

左图为警方展示缴获的被盗掘文物。中图为盗墓贼打的盗墓洞。右图为警方缴获的盗墓作案工具。
结束了一天的古玩市场调研回到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放着几份省内各地公安机关打击盗掘古墓葬案件的最新简报,张亚军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遗留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可惜呀,很多古墓葬被盗掘了,很多文物被窃取或在盗掘中被破坏掉了。”说起三秦大地下埋藏着大量古墓葬,在陕西省公安厅干了15年打击文物犯罪工作的张亚军,既自豪又忧心忡忡。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暴利驱动,以文物为侵害目标的盗掘、倒卖、走私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盗掘古墓葬犯罪有所抬头。”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黄祖跃4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概括当前文物安全形势。
盗墓现场惨不忍睹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男人挖墓,女人送饭”,这些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民谣张亚军至今印象深刻。
据介绍,当时全国很多文物大省都掀起了盗墓热,甚至引发了群体性盗墓,田野文物一度处于失控状态。之后,随着公安机关对文物犯罪的强势打击和有关部门对田野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强,盗掘热逐渐被遏制,但盗墓行为仍大量存在。
记者2008年时曾到山西省石楼县调查盗墓现象。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中晚期。
当时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石楼每个乡镇都有一支专业的盗墓队伍,盗墓行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记者走上一座无名山坡,一路上看到很多瓦罐的碎片和一些类似人骨的东西,山坡上到处是盗墓者寻找地下墓葬时留下的深洞,如老鼠洞大小。
2010年3月20日,陕西省靖边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盗墓案,抓获白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经审讯,4人交代,今年春节后一共在杨桥畔镇盗掘古墓葬4次,警方共查获其盗得文物50余件。
据了解,靖边县杨桥畔镇的古墓葬总量逾万座,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汉墓群。靖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人王世纲向《法制日报》记者坦言,“我们在勘察时发现山坡上有七八十个盗洞,有些古墓葬已被挖开,文物被盗。”
张亚军说:“古墓葬被盗掘的现场我看得多了,但还是经常被震撼。个别现场七八步就有一个盗洞,到处是被挖出来的墓砖、陶器碎片等,简直惨不忍睹。”
无人看管盗掘升级
据王世纲介绍,靖边县汉墓群盗掘比较严重的原因在于,汉墓群目前属于哪一级保护尚未定性,同时墓群面积大且离居民区较远,所以保护工作难度极大。而发生盗墓时,因为被盗的不是自家财产,群众即便发现也很少向警方举报或举报不及时,给破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公安部刑侦局调研员卫永顺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古墓葬的共性就是范围大、点多,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目前除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外,大多数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或无名古墓葬基本没有专人保护,成为盗墓分子经常光顾的地方。而有人防护的区域也存在隐患,盗墓案件时有发生。
“目前,公安机关打击盗墓犯罪还处于被动状态。”卫永顺说,由于基层公安机关没有专职打击文物犯罪的机构和人员,为了不使古墓遭受盗掘破坏,一般采取现场抓捕,很少能将盗墓犯罪团伙一网打尽;而即便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因为法律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导致一些犯罪嫌疑人无法被定罪或量刑偏轻,没有起到有效的打击效果。
种种原因导致我国盗掘古墓犯罪不断升级。“过去盗掘通常选择人少偏僻的地方,近年来不少盗掘指向了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区,从盗掘无名墓转向帝王将相的墓。过去盗掘的是地下的金银陶器,现在连地面大而笨重的石刻雕像、古塔也不放过了。”卫永顺说。
文物犯罪科技化集团化成趋势
“文物犯罪团伙结伙作案明显,盗掘、运输、窝藏、销赃一条龙作业。同时,犯罪分子运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突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调研员卫永顺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公安局今年年初破获的一起特大盗掘古墓葬案中,自2008年年底以来,梁某等人纠集河南多地、湖北荆州、山西长治等地盗墓人员,长期在河南正阳县盗掘古墓葬。该团伙成员分工明确,有专门司机接送盗墓人员,有专人安排每天夜晚放哨通风报信。盗墓现场还有专人监工,甚至用上了夜视仪等高科技产品。
卫永顺说:“一些盗墓者为了缩短作案时间,甚至采用了定向爆破手段代替手工挖掘,对地下文物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宁波 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