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进餐馆吃饭,使用包装消毒餐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印在塑料外包装上的“远红外高温消毒”、“无菌包装”和“通过国家卫生标准”等字样可信度如何不得而知。
近日,中山市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卫生、食品等相关机构设置的改革,对餐具消毒企业及消毒效果缺乏有效监管,中山餐具消毒企业仅获得工商许可,却没有取得卫生许可,只能依靠企业良心,将消毒餐具送检至市疾控中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记者调查】
用餐多数只能选包装消毒餐具
今年3月,消费维权联盟广州、深圳等22座城市消委会成员,联合向餐饮企业发出取消消毒餐具另行收费的公开信,“取消消毒费”的呼吁引来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记者近日走访莲兴路、富丽路、莲塘东、龙井南路、孙文东路等一带时发现,众多主打湘菜、风味、客家、火锅、食街等名号的中低档次餐馆、大排档内,使用消毒餐具每套都需收取1元。除了少数食肆表示可以选择未包装餐具,其他大部分餐厅均声称只有包装消毒餐具可用,顾客无可选择。
当谈及消毒费是否合理时,多数商家都不以为然。富丽路某菜馆工作人员说,他们的餐具都是送专业公司统一消毒再循环使用,包装载明了厂名厂址、联系方式、卫生标准和备案,收费并无不妥。“要就要,不要就算,反正都用这种(餐具)。”宏基路一四川风味店的女工甚至表现得很气愤。
记者调查中也发现,虽然这些餐具上公司名称、地址、电话都齐全,大多标示“远红外高温消毒”、“无菌包装”和“通过国家卫生标准”、“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等字样,但均未载明生产日期(消毒日期)和保存期,部分包装上甚至无卫生标准。
【企业账本】
“消毒后卖给餐厅每套7角”
在长江路口某农庄内,饭市人声鼎沸。顾客把消毒餐具拆开后,习惯性地倒茶水烫洗。
当问及被收1元值不值时,大部分顾客表示收费不合理,但只能被动接受。
“我们来吃饭,还要收我们碗筷钱,况且是否真的消过毒还不得而知。”市民黄小姐说,1元收费贵,但只能接受。
对于此类餐具是否有卫生保障,不少市民仍“蒙查查”。某高校老师詹小姐说,前几天去湘菜馆时,杯子口仍留有“残羹冷炙”,她表示情愿用店里手工洗的碗筷。
消毒公司的卫生情况究竟怎样,记者调查数家公司发现,总的来说,大型公司的卫生状况让人放心,但一些小公司状况堪忧。
在西区一家餐具消毒公司,在两扇半掩着的卷闸门内,不到十名工人忙碌着对餐具打包,两名员工把车上有些发黑的塑料瓶送到浸泡池旁。老板说,里面装的是清洁液。
在浸泡池内,漂着食物的残渣,浑浊的水中传出一阵酸臭。在浸泡池旁仅放着一个胶盆。“这是洗筷子和杯用的,碗浸过直接拿到机上行了。”工作人员说。
在敞开的职工厕所外,一部小型消毒机横穿过清洁区与消毒区,餐具从一端送进去,从另一端传送出来后,工人用布抹好便递进隔壁的塑封间内。除有一小台手动封口机“工作”外,从清洗、消毒到包装入箱,所有工人“裸装”上阵,没戴任何口罩、手套、帽子等装备。不到20分钟,一箱箱餐具便扎堆在塑封区大门旁。
一套餐具的消毒成本究竟是多少?一家大型消毒餐具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具备日过万套餐具的消毒能力,卖给餐馆每套7角。“每天花费的水量都很大,加上人力以及从清洗、消毒烘干到成品包装的设备投入,都需要较大的成本,企业刚开始经营的时候,每套能赚得的利润仅几分钱。”
【部门说法】
监管权限划分交接尚在过渡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已登记注册的餐具消毒机构共有15家,除一家独资企业和两家有限责任公司外,其余均为个体工商户。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包装标示的“卫生标准GB14934—1994”只是一项卫生检测标准,并不是该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
“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施行以前,消毒餐具公司注册时不用事先取得卫生许可就能办理营业执照,而食品安全法对流通使用中直接接触食品的餐具、容器等规定有了新调整,但对消毒服务机构这一领域的涉入不太深入,所以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间监管权限划分的理顺、交接仍处过渡期。”中山市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如是说。
中山某酒店高级经理陈先生说,自己消毒费用较高,从经营角度讲,使用消毒餐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转嫁人力清洗中餐具损耗、卫生不达标等风险,餐馆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星级酒店一般不会接受这种外来餐具。”陈先生说,大部分消费者卫生维权意识不够强,从而让一些不达标的消毒企业能够长期生存。
有业内人士称,中山不像一线大城市对这些行业有比较规范的管理,现在餐具消毒机构还缺乏行业标准,而将所有消毒企业纳入这个行业标准还需要数年之久。
亮而洁放心餐具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坦言,现在该行业确实还没有自己的标准,对发展形成一定阻力,10月份国家将对国标有新的规定,相信那时候这个行业会面临新的曙光。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宁波 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