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千吨钢材拆卸后可回收再利用;上万平方米的薄膜回收后可造遮阳伞、可制购物袋;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制服也可回收再利用,还可降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展馆简直就是一个展示可持续性的典范建筑。日前,德国馆方面向媒体充分展示其低碳、环保与可持续性的展馆建设成果。
衣物将填埋降解做绿肥
德国馆工作人员均穿着橘红色的夹克衫、橘红色裤子,既时尚靓丽,又耐热耐洗。德国馆馆长费熙婷女士解释:“这些都是员工们日常穿的服饰,因此不仅要有很高的识别度,而且还要耐穿并容易打理。因为在上海,特别是夏天,天气非常闷热,每天必须换洗衣物。”
早在2005年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世博会上,费熙婷就是德国馆团队负责人。经验丰富的她特别强调,这些时尚的短裙、连衣裙、裤子、夹克衫、帽子等工作制服在满足美观和功能性的同时,还与环保理念紧密相连――工作制服选用了一种耐穿的特种涤纶纤维,这种生态循环纤维可以循环回收,重新作为纺织纤维来使用,而不像其他纤维那样回收后只能充当廉价的填充物。
展馆工作人员夏天要穿的白色T恤衫也符合可持续性的要求。在使用上,这种T恤衫与通常的棉质衣物没有什么差别;不同的是,它在使用之后可以降解。“这种T恤衫一旦接触到相应的细菌环境,便会被完全地分解掉。就连衣物染料和纽扣也不会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环境隐患。”设计负责人鲍姆女士介绍,世博之后,这些T恤衫将被填埋在德国馆的地下,为世博园的树木提供养料,而这些树木将把世博园区变为上海首个“绿肺”。
据了解,德国馆各种制服的材料生产和制衣过程都是在德国完成的,德国方面希望借此证明德国工业的环保生产水平,同时又能将运输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降到最低。
薄膜可回收制成购物袋
德国馆的“可持续性”还体现在德国馆的规划与建材的使用方面。德国馆政府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介绍,展馆在设计规划时就考虑到材料重复利用的问题,建设场馆的上千吨钢材拆卸后可另作他用,大面积的薄膜回收后也可以再次使用。
德国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整个展馆使用了1.2万平方米的薄膜,覆盖在展馆的顶部及四周。德国馆的建筑设计师魏悉理介绍,薄膜主要用来遮阳隔热,它们都是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将来拆卸下来后可以改制成遮光板、特殊遮阳伞,还可以制成购物袋等产品。而世博会结束后,德国馆使用的1200多吨钢材也可拆卸回收再利用。
据悉,德国馆的主题是“和谐都市”。“我们希望向参观者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一个城市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求新与存旧、创新与传统、城市与自然、集体与个人、工作与休闲之间争取平衡,那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和谐城市生活。”施米茨表示,基于这样一个目标,在建馆设计规划时就将“可持续性”作为原则。
来源:东方早报 编辑: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