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旅游|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赵启正:国人不应动辄骄傲强硬 而需要韬光养晦
2010-03-12 10:18:19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在全国政协外事办主任赵启正眼里,随着国力增强,中国人不应动不动就鼓吹骄傲和强硬,而需要“韬光养晦”。

在回答本报有关“大国心态”的问题时,这位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表示,中国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而不该表现“表情上或心理上的强硬”。

网络论坛中的外交报复论调、国际赛场上国人的激愤情绪,伴随着中国GDP的增长和国际关注度的提高而逐渐蔓延。赵启正也注意到,民间目前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目前应对外强硬,对此,他觉得不妥。

“中国应通过正确承担责任来丰富我们作为大国国民的思考”,赵启正建议国人慎重地思考自己应有什么样的“大国心态”。

赵启正认为,尽管GDP名列前茅,但考虑到人均水平,中国实际上有很多困难,因此谈“大国心态”仍需慎重。在他看来,中国现在应认清自己的责任,首先要把“占世界1/5人口的人的生活搞好”,并在国力增加后,在反恐、禁毒、防治疾病、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与自己能力相当的贡献。他坦陈,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们参与解决世界事务“并不容易”,仍应慎重。

作为两会期间创刊的《公共外交通讯》季刊总编,赵启正在其中发表文章称,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文化性的、软力量的表达,“往往是比较柔和的”。在全国政协会议的小组讨论上,他所在的对外友好组讨论的热点话题就是,国力增强后“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对外交流,表达中国的政治、文化”。

赵启正建议那些鼓吹中国强硬的人多作思考。“越是成熟的国家,越不会有突然的表现”,他认为,中国目前仍需要坚持由邓小平等开启的“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谦虚地看待自己并与世界交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独家专访财政部长助理朱光耀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做客中国日报网,解读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 详细

各地新闻
受贝加尔湖较强冷空气影响,辽宁从11日夜间开始出现一次较强雨雪降温天气过程。12日早间,气象部门发布了高速公路大雪三级预警,多条高速公路封闭交通。>> 详细
点击排行
  高管高官连续落马 中国拉开新一轮反腐高潮
胡锦涛总书记两会论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