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被誉为“西羌第一村”,“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这个顺坡而建的河坝羌寨,房屋基本毁坏。村里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28米高的碉楼,顶端的5米已经倒塌,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题写的“西羌第一村”五个大字也只剩下了一个“羌”字。
而今,震后羌锋村浴火重生,老百姓正蓄势待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人瞩目的眼光。
3月9日,一场春雨过后,晨雾还未散去,羌锋村的村支部书记王国福就在新寨子的巷道中忙着指挥下水道埋管工程。“村民房子建好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把基础设施先搞起来,有了基础才好发展,等旅游旺季一到,村民就有收入了。”王国福看着眼前的新寨子热情洋溢地说。
这自信源自于羌锋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老的民俗传统。羌锋村是岷江上游河坝地区唯一保留了羌族语言和家神崇拜的民俗村寨。古老的羌式石砌建筑,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精美的挑花刺绣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较好地保留下来。1997年,羌锋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羌绣之乡”称号;2006年,羌锋寨被国家文物局以“藏羌碉楼及村寨”的名义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单》。
如今,羌锋村老寨子依旧散发着古羌文化的魅力,新寨子里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村里800多年历史的羌碉,500多年历史的古柏树,村口那石砌的,刻有“西羌门户,大禹故里”的石碉……村间巷道无不流露出新的生机。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王巍 汶川县委宣传部 薛升玉)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