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波澜壮阔战春运,党旗猎猎荡春潮。今年春运以来,成都铁路局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广泛开展春运“零事故、零两违、零投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春运主战场奋力拼搏展作为,高扬起了鲜红的党旗,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唱响了一曲“和谐成铁、平安春运”的赞歌。
临客列车党员:“春运我奉献,保证完成组织任务!”
2月21日11时57分,L607/8次列车安全抵达重庆北站。列车一停稳,数名胸前佩戴党徽的列车员迅速打开车门,擦净扶手,微笑着站在车门边等候旅客下车。
该次临客是由成都东车辆段职工担当值乘,乘务组人员平均年龄40岁,年纪最大的临近退休,其中党员就有10名。组建这个乘务组临时党支部时,党员们举手宣誓,承诺实现“零事故、零两违、零投诉”的“三零”目标,并佩戴党徽上岗,亮出党员身份,接受旅客监督。
2月17日,该乘务队担当从重庆开往广州北的L607/8次列车值乘任务。临客党支部党员认真落实包保制度,带领乘务组职工克服严重超员带来的困难,一面引导旅客向人相对较少的车厢疏散分流,一面加强车内巡查,尽力帮助旅客解决急难问题。
9号车厢列车员、党员黄荣昌,考虑到车厢拥挤,他坚持定时给旅客送开水,在9号车厢水用完后,他甚至连跑几节车厢找水。旅客们看到他胸前佩戴的党徽,眼里流露出几许赞赏目光。轻伤不下火线。乘务组长、党员周卫50岁出头,由于身体生病,浑身没劲,但他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岗位。列车到站时,他扶老携幼,认真组织旅客上下车。换班后,他放弃休息,与当班列车员一起做好旅客乘降组织,提醒列车员认真核验车票,在达州站及时防止了4名旅客上错车的发生。
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无穷的。1号车和17号车分别在列车两端,离餐车最远,因列车超员严重,餐车有时推到一半就卖完,有时堵在过道上无法向前移动。在最前、最后两节车厢里,有的小孩饿得哭,有些旅客开始抱怨,部分旅客情绪不稳。看到这种情况,列车员吴永德、陈飞在自己还未吃饭的情况下,把自己带的食品分给带小孩的旅客,并耐心向旅客解释,争取旅客的谅解。随后,立即向列车长反映旅客吃饭困难的问题,通过列车长和餐车积极协调,及时将盒饭送到了1号车和17号车的旅客手中,解决了旅客用餐难的问题。
黔江站孔金凤:“春运需要我,最对不起的是儿子!”
2月28日13时15分,L661次停靠黔江车站一站台,旅客们或拖行李、或抱小孩来到车厢门口。“请大家不要着急,为了您们的安全,请依次排队上车!”车站客运主任孔金凤像往常一样手持小喇叭、对讲机出现在站台上。这样的话,她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
“黔江车站开通到现在已有4年多,因为春运,我每年过年都在车站。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儿子,一直没有时间陪他过春节。”说着这番话时,孔金凤眼角有些湿润。孔金凤家住重庆市北碚区,老公卢琳是该段长寿车站客运主任,春运以来一直坚守在车站,今年10岁的儿子在北碚区西师附小上四年级。因此,她和她老公、儿子长期三地分居,儿子只好托给年迈的父母照看。
自春运开始,孔金凤白天一会到售票房监控、一会到候车室巡视、一会到站台组织乘降,总是很繁忙。“妈妈,几年了,您都没有回家陪我过年,为什么您上班那么远?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能陪孩子过年?为什么……”2月13日21时许,在家看“春晚”的儿子“质问”还在车站坚守岗位的孔金凤。“有时白天想起给儿子打个电话又因处理一些临时事情被‘搁浅’,下班后,累得精疲力竭,即便是打个电话回家,孩子也早已入睡……”谈到儿子,孔金凤有太多的话想说。
“我们车站每天有列车‘三交会’3次,‘两交会’12次,加之客运班组年轻职工较多,经验相对欠缺,所以对组织旅客安全乘降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孔金凤时刻将旅客安全放在首位。每天早上7时,孔金凤便起床到售票房了解售票情况,安排好当天的工作。8时,她主持召开客运交班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查找存在的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同时根据车票发售情况,结合重点车次,对当日候车组织、旅客乘降组织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布置。从9点钟开始接车,一直持续到每天晚11点过她才能休息。同时,孔金凤还将自己的手机向社会公开,24小时开机,方便旅客对车系、车票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电话咨询或投诉,把客运服务工作做到了旅客的心窝里。
广元车站曹膑:“春运人手紧,我忍忍还能再坚持!”
2月19日,地处成都铁路局“北大门”的广元站迎来了节后客运的高峰。
客运车间党员曹膑和班组的其他同志一起,对旅客进候车室直到登乘列车进行全程引导。他不停地在候车室、站台、地道、天桥之间来回奔走,组织预检、整队、带队、接车、上人、送车。由于旅客人数众多,曹膑和其他同志几乎趟趟出川列车都要进入车厢进行疏导,以便车下旅客能够顺利快速地登乘列车。旅客全部送上车后,他贴身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往往还未来得及休息擦把汗、喝口热水,下一趟旅客列车又要准备进站了。超负荷、高强度的“连轴转”客运作业,让曹膑的体力严重透支,浑身上下又酸又疼。
21时30分左右,曹膑与同事把K292次列车旅客整队进站上车后,感到咽喉又干又疼,趁作业间隙跑步回到间休室,准备喝口开水润润嗓子。刚刚弯腰端起水杯,“咔”腰部一声脆响,腰椎部位产生的一阵剧痛让他直不起身来,赶忙把住桌椅斜靠在长凳上。见状,班里的同事急忙从小药箱里翻出云南白药喷雾剂,给曹膑进行紧急处理。稍微休息片刻,感觉疼痛减轻了一点,曹膑又立刻投入到旅客乘降组织工作中。
强烈的剧痛让曹膑额头渗出了豆大般的汗珠,同事们纷纷劝曹膑暂时休息下,免得腰椎痛,落下后遗症。“没事,春运一个岗位一个坑,人手紧,我忍忍还能再坚持!”曹膑固执地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坚持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下班。
“一人在岗,万家团圆”。为了方便旅客的出行,在成都铁路局繁忙的春运一线,每天像周卫、孔金凤、曹膑这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共产党员不胜枚举。2010年春运,饱含着成铁人的深情与真诚,让广大旅客于细微之处体味到了“家”的温馨,感受到了西南铁路“平安、和谐”的新风。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王巍 成都铁路局秦涛 郑春良 王家兵 廖永贵)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