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团官兵为村民们送水 摄影 杨赋
中国日报网消息:“真没想到,这次抗旱送水的道路,比前年在四川‘5.12’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时的路还要险,还要难行。” 驻滇某防化团抗旱总指挥谢兴礼向记者介绍,前往云南禄劝县转龙镇则邑村委会发纳嘎村民小组的道路高山坡陡,蜿蜒曲折,每次车辆通过这些弯道时,都得来回倒二至三次车,缩小转弯幅度才能通行,5公里的山路需要走40多分钟。
记者在进村的道路上看到,由于长期的干旱,道路上堆积的灰尘厚厚的一层,一阵风吹过红沙满天飞,越野车驶过,5米之外看不清任何东西。
云南禄劝县转龙镇则邑村委会发纳嘎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汉等民族杂居的村寨,全村共有82户人家206口人。由于村子地势高,村子周围没有河流通过。村民们靠水窖里的雨水生活。据村支部书记黄兴明介绍,自去年8月份以来,就没下过雨,农作物全部枯死,村子里80米深的井也干了。
“水来了,水来了……”记者在发纳嘎村民小组看到,当官兵们拉水来的时候,乡亲们在村干部的组织下,一个个提着塑料桶来取水。
发纳嘎村民小组座落高山上,乡亲们平时的饮水靠接雨水保障,下雨时把这些水存起来供饮用,连续的干旱,乡亲们的水窖已闲置了近4个月。据转龙镇党委书记汪洪忠介绍,自去年11月份以来,村民们都是靠到山下两公里远的金沙江、普渡河取水生活。一些村民为取到水,常常凌晨二三点就得出门。
“几个月来,村民们都是用洗脸、洗脚的水来煮猪食、喂鸡。” 汪洪忠告诉记者。
早上6点,37岁的发纳嘎村村民李晓样已经拾掇好竹篓和水桶准备出门,看着2个孩子干裂的嘴巴以及黑乎乎的小手,她匆匆走出家门。她要去的地方,是4公里以外的则邑村,在那里,她可以背回来一家人一天所需要的用水。
李晓样告诉记者,家里有5口人,每天背4桶水,翻山越岭走4公里的山路担水,走1个多小时才能达到取水点——则邑村。全家人半年没洗澡了。据她说,一桶水25公斤重,她一个人一次能背2桶,100斤,一天背两趟。
村民邓永光今年已经59岁了,在这个春节临近的时刻,他和村里的人都来不及考虑过多关于春节喜庆的事情,他的主要任务是背水。对于一个59岁年纪的人来说,每天来回两趟奔波20公里,就只是为了取回50公斤水。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土坯房,房屋外一条小水沟连着一个约五六平方米的水池,水池的下方有一个水窖,以前村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采集雨水保障生活。
转龙镇发纳嘎村民小组,是这次昆明市禄劝县遭遇旱情的重灾区之一。记者了解到,2009年11月份以来转龙镇降雨量仅为4.7毫米,截止目前,据各村委会上报灾情统计,全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910亩,绝收16900亩。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李映青 Angelia 摄影 杨赋) 编辑:肖亭 杨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