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移民改变了我们旧的生活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创业平台。”日前,从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浮冰田村到大滩村创业的移民李天富告诉记者。
宜宾县地处川滇边界,是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的坝区。据宜宾县移民办主任侯良军介绍,该县依托农业、畜牧、水果等农技部门,对向家坝水电站、张窝水电站、三峡电站来的2241名移民,进行养猪、养兔、水果、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培训,发放实用科技资料上万份,培训5000多人次。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打造致富的“金手指”,为移民二次创业搭建平台,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大滩村民李家富、李家奇兄弟的院坝旁,记者看到他俩在2004年向家坝水电站刚开始移民时,种下的紫秋葡萄已经形成规模。李家奇告诉记者,2009年,他家的4亩葡萄园生产葡萄近万斤。每斤鲜葡萄能卖到3.5至4元。1斤鲜葡萄能酿6两酒,产了1.5吨葡萄酒,鲜果和葡萄酒共收8万元。通过加工增值,亩平收入2万元。仅此一项全家人平均增收8000元。宜宾县移民办通过典型引路,因势力导,把紫秋葡萄作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专门派人到湖南怀化市中方县去考察,引进并免费向移民提供良种葡萄苗。目前,大滩村已规划种植紫秋葡萄150亩、梨橙350亩,带动邻近乡镇形成产业支撑。为五粮液生产果酒提供优质原料。
27岁的大滩村移民李洪军,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养兔场。450多只兔笼年出栏肉兔可达2000多只。形成规模后除了销往四川宜宾、屏山和云南水富等县,带动周边的移民致富,还可以通过欧盟在西南最大的出口基地宜宾冻兔厂销往国外。
曾经山高坡陡、荒凉破败、背起背篼去赶集都要坐船的大滩村,而今成了向家坝水电站大坝的制高点,该村的凉风坳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坛子岭,是高峡平湖的最佳观景平台。村长狄绍雄说,大滩村有村民1165人,1122亩地,现在有30多台大小车用于跑运输。已有一个大老板准备开发凉风坳,形成与蜀南竹海、兴文石林、人文李庄、五粮液10里酒城并列的第五大风景名胜区。
李天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走南闯北在外打过工,在云南娄坝当过造纸厂厂长,在北京、承德、宝鸡开过茶庄。他老家在向家坝电站坝区的浮冰田村,移民让他有机会重会家乡创业。他多方筹资90多万元,率先在大滩村凉风坳建起了出栏肉猪500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日榨5吨的菜油加工厂、加上餐饮娱乐一体化共约2000多平米。李天富说,抢占最佳观景平台,搞好养殖业、加工业、不仅是为高峡平湖的旅游服务,也想为移民提供一点就业的岗位。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移民带来了机遇,该村移民陈锡贵筹资40多万元,建起了1200多平方米的“向家坝凉水井农家乐”,半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
“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必须让移民获得一种谋生的技能,这是实施后扶移民项目的出发点,也是移民二次创业的落脚点。”宜宾县移民办党组书记张兴说出了该县打造“金手指”的初衷。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黄志凌 宜宾县委外宣办 廖时权 宜宾日报 石小云) 编辑:肖亭 杨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