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乘客正准备上车。(记者 郑琳东 摄)
东莞时间网:在拍摄那张照片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换句话说,你是怎样拍出那张照片的?
郑琳东:我开始并不是想拍摄那个画面的,我也并不知道会出现这个场景。1月26日那天,我跟文字记者一起去东莞东站作例行的采访,想拍张好的图片反映春运,对我们摄影记者来说,站台一般出画面的几率比较高,所以我就走工作人员通道,直接进到站台里去了,刚站到站台上,一大群人就找着行李从候车厅的过道冲出来,当时我想都没想就习惯性地拿起相机开始拍。为了抓好细节,我就盯着拍一位妇女帮人从窗口接行李,在拍到第三张的时候,恰在此时好有车站工作人员走过来,这也就是后来在网上反响比较大的那张列车员帮乘客爬窗的图片。
东莞时间网:你的意思是说,你是无意之举,所拍摄的?
郑琳东:我也是后来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那天拍的是趟过路车,停留时间只有四分钟,上车的却有1500多人,火车又要开了,大家都比较急才爬车窗里去。我是“有意”抓拍精彩的现场,却无意去选择某个场景来拍摄。在那个时间和条件下,举起相机是一个摄影记者基于直觉的条件反射。至于这个一刹那镜头代表着什么含义,我在拍摄时没时间去考虑,更谈不上什么预先有什么立场。
东莞时间网:当时只有你一个摄影记者在拍摄这个镜头吗?
郑琳东:现场还有其他媒体摄影记者的,《广州日报》的记者就站在我不远处,《东莞时报》的摄影记者也在。大前天晚上看报纸,才看到《广州日报》也刊登了类似的照片。我没看其他报纸,不知道有没有登出来。
东莞时间网:你刚才提到这张照片没有在报纸上发布,却在网站上流传了,这是怎么回事?
郑琳东: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是发布,二是流传。第一个问题,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采访回来后,我把自己认为画面效果比较好的图挑出来了,做好了图片说明,并上传到采编库,这张在网上流传的图,只是我上传的数十张照片的其中之一。你知道,报社和网站是共享稿件库的,网站编辑看得到当天摄影记者上传的稿件,就取了图片并发布。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流传?我注意到,在时间网上当天的新闻页面中,为了内容丰富,用了几张图片,而这张爬窗图也只是一批图片的其中之一。为何这张图片会被网络挑中,然后在网上广泛流传,我实在不得而知,这也是我很纳闷的地方。
东莞时间网:你很纳闷?
郑琳东:是的。我后来再与朋友聊这张图片时,有朋友就说,要从这张图片中,看出东站的管理问题,恐怕很需要一些专业的铁路站场管理知识。社会上对春运的印象,就应该是这般人头涌涌,拥挤不堪的。普通人来看这张照片,恐怕也会当成常态,司空见惯,过眼就忘。即便是我拍了两年春运,也觉得性质上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场面上有种紧张感。所以这张照片被网上挑中来说事,我现在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还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