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1月28日7时41分,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西安火车站出发,像一道白光风驰电掣驶向郑州,运行505公里后,9时29分,列车到达郑州火车站,全程用时1小时48分,最高时速达352公里。这段“追风”行程向世人宣告,作为世界首条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高铁,郑西高速铁路成功试运行。
据悉,郑西高速铁路将于今年春运期间投入试运营,届时,郑州至西安列车直达最短时间将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郑西高速铁路2005年9月25日开工建设,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徐州至兰州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自郑州站引出,经荥阳南、巩义南、洛阳南、渑池南、三门峡南、灵宝西、华山北、渭南北等车站终到西安站。工程概算353.1亿元,铺设了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无砟轨道,运营时速达350公里。
郑西高铁全线80%的地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中铁一院科技工作者和各参建单位创新施工方式,消除了黄土湿陷性,提高了地基土强度,确保了路基工程质量。全线正线桥梁137座,隧道38座,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77%。其中,渭河特大桥总长79.47公里,为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铁路桥梁。秦东隧道开挖断面最大达164平方米,为世界首座特大断面黄土隧道。
作为一条现代化的高铁,郑西高铁在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工程集成技术方面,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采用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移动话音通信和无线数据传输;采用CTC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对全线运行的列车进行集中调度和控制;采用CTCS-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保证了列车的安全、可靠、高效、准时。
郑西高铁是紧随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之后,我国又一条即将开通运营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它将有效缓解陇海铁路的运输紧张状况,有力地促进陕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记者 卢宏艳) 编辑:邓京荆 杨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