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爸爸你最近还好吗?你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我现在在家很好,我会好好学习的你不用担心。”这是四川省宜宾县古柏乡高明村四年级一班留守儿童郑均在“家计划”中写给父亲信中的一句话。
郑均原来是一位腼腆、懂事、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从小妈妈身患尿毒症,高额的透析费让这个家债台高筑,妈妈为摆脱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多次自杀,但均被救回,直到2009年6月,终因病痛离开了人世。如今,爸爸郑如高长年在外出务工挣钱,以偿还欠下的巨额债务,失去了妈妈的小郑均不能得到父亲的呵护,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但自从开展了“家计划”以来,郑均与父亲之间通过书信、电话开展亲情互动,并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带动下,郑钧慢慢走出了阴影,现在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班上第一名”。高明小学校长介绍道。
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生活,长期和父母分离产生“亲情饥渴”,从而导致他们在心理、学习上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古柏乡团委和中心校于去年9月正式启动“家计划”。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将偏远的留守和单亲的学作为重点关爱对象,通过赠送学习用品,拍照寄给父母、开设专门的写信课,给父母写一封信或说说心理话等,进行亲情互动,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亲情。
据统计,此次“家计划”活共涉及留守儿童1068人,截止1月18日,已经有306名家长参与到“家计划”中,有126名孩子已将写给父母的信和照片寄出。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王巍 宜宾县委宣传部 滕春颖 李陈 杨长君) 编辑:肖亭 杨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