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每天早上,四川省宜宾县高场镇证明村村民钟顺秀跟平常一样,8点前料理完家务,到离家2公里的宜宾中森木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上班。“在这上班好,每天能挣50块钱左右,单位还给我们买了‘五险一金’,遇到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帮到家里干农活,比在外强多了。”钟顺秀告诉记者。
作为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外派劳务基地县,宜宾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5万人,其中省外务工人员15.5万人。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该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达3.8万余人。
“为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使他们‘回得来、有事做、能致富’,我们建立完善返乡农民工档案,准确掌握每一名返乡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和技术特长,实行分类指导。”宜宾县劳务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徐忠清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县对有一技之长、有能力和实力创业的返乡农民工,通过农村小额信贷和“农村信贷快车”、政府贴息等途径,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引导其就近就地开展规模种植、养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有学技术愿望的返乡农民工,通过开展品牌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培训和就地转移就业培训等,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增强农民工择业竞争力。对有一定技术的返乡农民工,根据其技术特长,为其联系单位就业;对有一定专业技术,没有外出务工意向的返乡农民工,借助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其投身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地转移劳动力。
去年底以来,该县红楼梦酒厂技改项目、纸机厂整体搬迁、向家坝工业园区土地整理等6个上亿元的项目及扩大内需工程开工,吸纳大部分农民工就业。截止目前,该县返乡农民工中除8000余人重新外出务工外,其余3万余人就地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及自主创业,过上了务工生产两不误的“两栖”的生活。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黄志凌 宜宾县委宣传部 阳明) 编辑:肖亭 杨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