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渠道帮扶,不少大学生顺利就业。实习生 任东 摄
中国日报网消息:“过程很艰辛,但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永能这样总结过去一年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体会。这句话也代表了在滇高校相关部分负责人的心情。
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6.6%,年终就业率突破90%。这个较为圆满的结果,离不开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的努力。
危中寻机
用超常规行动破僵局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过去一年,云南省在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下激发起超常规的行动力,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加大力度统筹和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包括“到村任职”、“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云南地方项目”等。同时,还包括机关、事业和企业等单位,城乡社区岗位、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等公益性岗位,以及应届大学生预征入伍等措施。
此外,云南省57所普通高校(不含科研院所及云南电大)也纷纷发力,采取各种创新举措,最终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不仅有就业指导必修课,高校书记、校长推荐毕业生就业,还有高校在校内建就业市场方面求职等。
■ 各方发力
云大:
借活动“推销”学生
云南大学党政领导、学院领导亲自带队,实地走访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单位,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该校还利用其他形式和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和平台,比如借学校、学院举行的各类大型活动之机,广泛邀请校友返校,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其中,软件学院、经济学院等学院借助院庆活动,进行毕业生推荐,取得良好效果。
昆工:
推校企“双导师制”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与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共培养毕业生596人,占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受到企业欢迎。其中,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岗位培训等,“订单式”学生在校进行课程学习,实习和毕业设计均在“订单”企业完成,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指导培养。
师大:
评“师能品牌毕业生”
云南师范大学继续开展师范生定向就业免费教育,引导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目前已有60名毕业生奔赴基层教育一线。同时,出台《云师大应届师能品牌毕业生评选办法》,从全校毕业生中评选出教学技能高、综合素质高、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108名“师能品牌毕业生”,并邀请省内各州、市一级完全中学开展了“师能品牌毕业生推介会”,毕业生广受欢迎。
农大:
千元补助帮贫困生就业
云南农业大学对354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该校启动“百名毕业生重点推荐计划”,包括50名优秀毕业生、5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该校招生就业处为毕业生制作个人视频推荐资料,在省教育厅就业服务网上向用人单位推荐,增强了就业信心。其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17名毕业生,该校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帮助其顺利就业。
财大:
校内新建就业市场
云南财经大学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对近700平方米的原就业大厅进行装修,建成一大一小两个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并投入数十万元建设多媒体设备,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好的硬件环境。此外,引进北京某教育科技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并在该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开通。
曲师:
就业冷门专业减少招生
曲靖师范学院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党委书记和院长与各二级学院党支书记和院长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其中,考核设一等奖1名,奖金3万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万元;三等奖4名,奖金各1万元。2008年考核为后三名、2009年考核后仍为后三名的学院,或年终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将扣发所在学院津贴1万元,并在2009年招生计划数基础上减少10%,以此核定2010年招生计划数(不含新开办专业)。
冶专:
重点帮扶女生文科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帮扶就业困难的女生和文科生就业。其中,针对需求文科专业、女生的用人单位,该校加强学生的公关礼仪、公关语言学、文书处理、普通话、化妆着装等实用指导,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去年,该校共有1402名文科生,就业率为85.5%;有女生1298人,就业率为88.9%。
来源:春城晚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