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地方企业|节会|人事变动|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深圳房价跑步进入两万元时代
2009-12-22 09:36:33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一套房一个月涨了23万元

小傅是深圳一名普通的执业律师。作为一名买房者,这一年他经历了房价的大起大落,心态也是大起大落。

2009年2月,房价正掉得厉害,小傅看的房10770元/平方米。当时银行货币政策紧缩,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小傅想着这么“坚持”半年,深圳关内的房价有望跌到8000元/平方米。

春节后,房价虽略有上涨,但都在合理范围内。小傅觉得经济状况不好,一时半会儿房地产好不了,泡沫还在挤压中,也就没有去看房。4月份,再看报纸时就有人提到楼市回暖,而且出自几个他比较推崇的专家之口,他的心里有了一点松动,但那时想,可能这只是回光返照,过了这一波行情之后还会大跌。

小傅开始有事没事出去看房,准备在合适的机会出手。他选准了一个位于关口的楼盘,然后在网上找了一大堆数据,再打电话核实,约定看房。没想到业主一张口就加价5万元。小傅找中介调停,“结果一周后,中介回电话,再加5万元,我一下无语了”。

6月中旬,同一家中介公司打电话,让小傅看房,说的就是之前看的那一套,一说价格,吓人一跳,一个月时间,业主涨了23万元。

到了国庆,同学聚会,小傅身边同学几乎都在谈论买什么房,又怎么装修的。“别人有房我没房,感觉自己的人生特失败。”小傅说。

是谁推高了房价

2009年,崔利和女友一起,在深圳各处买了20套房产。2008年2月,他准备和女友结婚,看中了位于梅林关外的一套房子。房子买到手后,价格迅速上升,很快涨了1倍。

尝到甜头的崔利从此一发不可收。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了位于福田体育公园附近的一处楼盘,“从窗外就可看到对面的高尔夫球场,当天就在那里定下了三套房。只需交两成首付、贷款打七折,不买都后悔。”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告诉记者,今年深圳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资需求大量入市所致,而大量投资性需求重新抬头和泛滥也推高了房价。

华泰联合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曾在8月、9月短暂离场的投资客再度杀回楼市,10月深圳新推出的楼盘中有的楼盘90%以上的成交为投资客所购买,一人购买多套房屋的现象开始增多。

深圳房价的快速上涨及投资需求,对深圳房地产的自住需求形成挤压。王锋说,深圳二手房交易规模的放量增长以及90平方米以下住房销售规模迅速回落就是有力证据,其间深圳一手房销量一直在低位徘徊。

多家研究机构已经对深圳房价发出预警。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称,今年1至10月,深圳房屋租售比突破1∶360,2008年到2009年深圳房价收入比从14.4上升到14.6,均远超国际警戒水平,同时空置率和非自住客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综合开发院旅游和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年深圳的房价都涨得过多,已经存在泡沫和透支。在宏观政策调控下,深圳房地产市场后期的成交量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或许会发生重大变化。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买房者,他们中认为明年房价上升和下跌的人一样多。“挺涨派”认为,深圳土地将越来越少,自住需求却越来越大,因此房价必涨;而“挺跌派”则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打压房价,房价一定会下跌。美联物业南山区总监孟祥义介绍说,短期来看,成交量将回落,因为今年二手房太火爆,房价也飙升,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较少,因为短期房价上升幅度小,利润不高,投资者的谨慎态度,让如此巨量的成交不可能长期持续。但豪宅涨幅迅速,世华地产关于二手房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11月豪宅的买家当中,有70%是投资客,投资比例已经超过半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芳) 编辑:宁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2009年终盘点
200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对众多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年份……>> 详细

各地新闻
1月5日,湖南省湘潭县立胜煤矿发生一起矿难,初步统计井下至少有27名矿工被困。湖南省调集大批救援人员,全力以赴援救被困矿工。目前,井下火灾已扑灭,通风口已全部打开,救援通道正在奋力开掘。>> 详细
点击排行
  湖南湘潭县煤矿发生矿难 27名矿工被困井下
近20个部委高官密集调整 更多60后进入领导层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