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面对气候变暖、突发灾害天气频发的新形势,湖北省去年以来从适应和延缓气候变化两个层面入手,多头并举,大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在实践中,新机制已经初见成效。
湖北省气象部门统计显示,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湖北的危害已经显现,尤其是近年来导致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说,根据气候模型模拟结果,未来30年,该省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0.3摄氏度左右。这意味着今后暴雨、干旱、高温热浪、强风雹、强雷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将继续增加,强度也会不断加剧。
为此,湖北省启动了一批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初步完成对当地洪涝、干旱、高温、大风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以及评估工作,制作完成单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同时,由雷达、卫星、气象站点组成的雷达监测网、气象卫星监测网、地面气象监测网以及生态监测网、闪电监测网、酸雨监测网、交通气象监测网也已初具规模。
有了高科技设备构筑的“天罗地网”,湖北省在突发性极端天气应急上,行动更为迅速,各部门协调顺畅。今年6月28日到29日暴雨过程中,湖北通过省气象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向各级领导、防汛责任人和应急责任人以及广大用户共发送了手机短信和预警信息50多次,发送人数达800多万人次。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迅速行动,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降低这次大范围暴雨过程造成的损失。
在增强应急能力的同时,湖北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为从根本上延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努力。
湖北省发改委环资处负责人张纪文介绍,当前湖北严格控制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扩大循环经济规模,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加大对发展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有序开发水电,加快建设三峡地下电站、清江水布垭、汉江潘口电站等大中型水电工程;另一方面,启动发展新能源计划,按照规划,到2012年,该省将建成通山九宫山、利川、齐岳山等风电厂,并组织实施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湖北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效果逐步显现。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和3.4%,可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同时,75个项目获批开发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可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39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可获得相关国际机构提供的转让资金约3.26亿欧元。
来源:新华网(记者 沈翀)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