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县委书记曾勇(右二)带领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宜宾复龙镇春天村调研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示范园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记者从四川省宜宾县复龙镇政府获悉,该镇“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示范园,通过栽桑养蚕、桑间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蚕沙产沼气、沼气供能、沼液沼渣作有机肥的生态循环,每亩增收3000元,达到高效、生态、环保、节能的效果。
12月15日,宜宾县委书记曾勇在县领导赵修正、汪渝、虞文高及县委办、教育局、安监局、复龙镇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复龙镇调研时了解到,该镇春天村“桑—草—牧—沼”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内有农户420户,总人口1642人,种植桑树1240亩,种草252亩,年养蚕4080张,产茧15.2万公斤,产值281.2万元,种草养兔3820笼,年产值82万元,建沼气池336口。园区与种粮对比每亩新增效益3260—3460元。桑—草—牧—沼循环经济模式是复龙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得到了曾书记一行的充分肯定。
据春天村主任陶祥云介绍,镇政府在春天村等建立“蚕桑基地村”,引进了科技含量高的“一步成园”技术,组建了蚕桑协会,走“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构筑了助农增收平台。该村春天组袁勇通过栽桑养蚕,养免、猪、鸡,建沼气池的循环经济模式,今年,全家人平增收8000元。
复龙镇党委书记陈备、镇政府镇长罗学彬告诉笔者,该镇以发展万亩蚕桑、产茧万担为目标,推进省级肉兔专用基地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桑草牧沼”工程,提高了桑园的复种指数,延伸了经济发展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蚕农栽桑养蚕、种草养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沼气的使用,节约能源,减少了农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水土流失。镇党委、政府决心抓住中心示范。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王巍 宜宾县委宣传部 廖时权)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