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微型经济体的发展奇迹——澳门回归十周年·经济篇
澳门街景(摄于11月28日)。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中国日报网消息:从澳门半岛制高点——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松山炮台向下俯瞰,可以一览澳门近年崛起的新建筑:长虹卧波的西湾大桥,贝聿铭设计的锥桶形澳门科技馆,如几个巨大箱体叠放在一起的星际酒店,莲花般盛开的新葡京酒店,金碧辉煌的永利度假村,高耸入云的旅游塔,雄伟的威尼斯人度假村……
如同这些光彩照人的建筑在10年内拔地而起,澳门的经济在回归10年内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澳门从回归前寂静清冷的小城,逐渐成为繁华热闹的国际化都市,被西方媒体称为“梦幻之城”。
澳门仅约3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是典型的微型经济体。但小舞台上演大剧目。今日的澳门实现了经济跳跃式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微型经济体中贸易和投资政策最自由开放的地区。
让世界惊叹的跳跃式增长
回归前,澳门经济处于低谷,自1996年至1999年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记者1999年回归前在澳门采访时,街道行人稀少,市场萧条冷清,失业率高企,新口岸整栋整栋的楼宇空置,澳门人对回归翘首以盼。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开启了“澳人治澳”的新航程。彼时,澳葡政府留给新政府财政储备仅20多亿元(澳门元,下同)以及约100亿元的土地储备金。而据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介绍,当时政府一年的开支就需100多亿。
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以何厚铧为首的特区政府展现了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果断决策的魄力,提出了“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施政方针,明确了“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带动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定位。2002年,特区政府对博彩业进行改革,正式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长达40年的垄断经营格局,为澳门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2003年,内地居民赴澳“个人游”的开放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为澳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至此,澳门经济进入被世界惊呼为“神奇”的跳跃式发展新阶段。
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427亿元增加到1718亿元,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13.3%,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08年,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9万美元,约为回归前的3倍,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超过千亿元,是回归当年的40多倍。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来投资不断增加,澳门失业率大幅下降,由1999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3%。
回归后,澳门经济的整体繁荣除了体现在旅游博彩业外,还体现在金融业、建筑业等多个方面。以楼市为例,回归前,40余万人口的澳门空置了5万多套房屋,套牢了500多亿元资金,当地的一位学者曾悲观地向新华社记者说,以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空置房至少需要二、三十年消化。如今,澳门空置房早已销售一空,而且2007年新落成楼宇建筑面积高达193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