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四川宜宾县横江镇黄沙村的周邦春一回家就忙着去看自己的猪仔,家里娃娃读书加衣啥都指望这二十多头大猪小猪了。两个月前,她从村里的“扶贫扶助社”借到1000元钱,12月她养的母猪就要下崽,就有钱还借款了。
据黄沙村村书记任思蜀介绍,2008年黄沙村争取到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由村民选举成立“扶贫扶助社”对这笔资金进行管理,资金重点针对贫困户、孤残家庭、五保、烈军属等。村民自愿入社,交100—500元的入社费,按照入社费的10倍发放贷款,“占用费”月息 8厘。退社时退还入社费。扶贫扶助社运行近一年来,没有不良借款,没有逾期借款。
“扶贫扶助社”因为手续简便,为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土银行”。说到“土银行”的好处,宰龙村村民文刚溢于言表,“年初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眼看我的40多头猪儿就没有饲料吃了,于是找到村上互助社,立刻就借到了3000元钱,帮了我大忙。”
记者从宜宾县扶贫办了解到,2008年,四川省扶贫办把宜宾县确定为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该县在79个重点贫困村通过竞争答辩、比选的方式,最终确定了产业基础较好、班子办事能力较强、村风民风较好的黄沙村、宰龙村、新元村和何家村4个村作为“互助资金”试点村建立扶贫互助社,4个扶贫互助社吸纳社员593户,累计投放农户借款112.88万元,发展项目366个,扶持入社农户增收188万元,互助资金借款还款率都达到100%,实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滚动发展,有效破解项目村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宜宾县扶贫办副主任廖兴林告诉记者,扶贫互助社以国家投入和会员缴纳互助金,增强了农民“借鸡生蛋”的意识,缓解了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难题,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扶贫效果。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王巍 四川省宜宾县委宣传部 阳明)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