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记者从宜宾县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来,四川宜宾县紧紧抓住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这条主线,积极开展“订单劳务”、“阳光工程”、“品牌劳务”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拓宽农民工就业空间。截至11月底,转移和输出 26.36万人,劳务收入达18.3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037元。
建立健全了以高场职业中学、柳嘉职业中学、县就业训练中心、布谷鸟制衣厂等省市县培训基地为龙头,以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学校为骨干,以重点企业及民间培训机构为基础的农民工劳务培训网络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订单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推广政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三单”模式和“员工制”输出模式,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务工收入水平。此外,该县还组织培训机构到乡镇开展电动缝纫工、农机维修工、钢筋工等工种培训,把课堂搬到农民工“家门口”。截止11月底,全县培训农民工3.14万人次。
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促和谐的思路,在鼓励转移输出就业的同时,鼓励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有管理经验、有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的农民工回乡开展规模种植、养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高场镇证明村返乡农民工朱自军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办起了兔栏1200个、年出栏2万多只的肉兔养殖场,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养殖专业户,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高场镇陈和平从浙江返乡后,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投资50万元建起了木材加工厂和水泥预制板厂,解决了当地34名农民的就业问题。今年,该县像朱自军、陈和平一样回乡创业农民工324人,创办企业122个,总产值达1.42亿元。
完善司法、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协同工作的全方位维权救助网络,并落实律师提供24小时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截止11月底,全县处理维权纠纷112件,挽回损失323.2万元。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王巍 宜宾县委宣传部 阳明)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