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地方企业|节会|人事变动|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秦光荣:感悟造化天道 涤荡尘世心灵
2009-12-11 11:23:04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保护自然

在伟大而脆弱的自然面前,人更需要有所作为。文明的进程如同滔滔江水,川流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盛极一时的古代埃及文明,来了,又走了,只留下金字塔望穿古今行者;灿烂多姿的两河文明有如昙花一现,转瞬即消失在了中世纪的刀光剑影中。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大自然洞察古今,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保留着根脉、祈望着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何时、何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有利于人类的发展,自然万物兴盛;反之,则人类与自然势必两败俱伤。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与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思想与智慧。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道中生,和而不同。与西方文明的“争”字特质相反,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一个“和”字。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儒家的“仁义”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佛家的“万物平等”精神之中。如儒学认为“天地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把侍奉大自然放在首位。礼的第一位是“上事天”,也就是把天地视做万物繁衍之本,应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要反其道而行事,否则就会不安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传统文化中,各个民族都有保护自然、关爱自然的习俗。如在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中,天神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们认为,人和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本身,都是天神意志的产物。天神为人和自然界划定了明确的位置和规划,人类只有按照天神的意志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和谐一致。居住在山区的人们普遍崇拜山神,很多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的怀抱里,山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衣食之源,他们爱山、护山。彝族认为高山是神灵的住所,是撑天的柱子。而在藏族人民心中,对神山、圣树的崇拜,至今还在藏族社会中保存着。山神也是白族最重要的自然神之一,他们认为,山神既管山又管地,既管禽兽、牲畜,又管庄稼、树木等。少数民族先民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常将水神化。在傣族的《创世神话》中,地球从水中浮起,人类从水中诞生,所以傣族非常崇拜水,佛寺雕塑除释迦牟尼像外,就是司水女神“南托腊尼”。没有森林,便没有水,于是,神树观念及崇拜便产生了。拉祜族的祭坛多设在神圣的社林中,社林坐落在村后的高山上,古木参天,树叶茂盛。除了宗教活动外,人们一般都不进入这片被认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这些思想,有的是出于保护风水宝地,有的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它们所产生的一个重要效果,那就是保护了一方资源。

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禀赋,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云南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为之努力探寻着,也在积极行动着。多年来,特别是“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实施三年以来,云南省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防治不断加强,以滇西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公众的环境权益切实得到维护,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环境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对保护好彩云之南这块生态绿洲,建设好我国西南生态屏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云南生物物种及特有物种均居全国之首,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遗传物质极为丰富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森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和人均林地面积均居全国第4位;全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达2222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4%,居全国第3位;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为64.9%,水质好于Ш类的湖泊、水库比例占68.3%以上。

“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地球厚德载物,自然化育众生,我们是地球生命,我们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须臾分离的有机整体,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题中之意。破坏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保护自然就是呵护人类自己,改善自然就是发展人类自己。离开了自然的“大舞台”,人类是不可能上演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的。人类今天的困惑往往起因于昨天的错误,而今天的错误则将导致明天的困境,未来世界的面貌是现代人的行为结果。社会各界、人民大众,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公职人员,都应当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重,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地行动起来,积极地行动起来,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的生态道德文化遗产,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从一件件实事、小事做起,填补生态赤字,偿还环境欠债,改善自然功能。保护自然,关爱自然,需要我,需要你,需要大家;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乡村,付诸以具体行动;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破坏自然人人难脱其咎、人人难逃其害,保护自然人人可为、人人有责的责任观,使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公民都能把保护自然的思想凝聚进我们的血液中,把保护自然的感悟溶入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保护自然的措施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永远保持云岭大地的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宏伟工程、功德工程、世纪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光荣而艰巨,前景广阔而美好。只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云南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创造辉煌的现代生态文明,一定能让七彩云南这颗明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对此,我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编辑:宁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12月11日,第六次红都瑞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暨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开幕式在首都北京江西大酒店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详细
点击排行
  上海普陀原区长蔡志强涉巨额受贿被移交司法
胡锦涛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