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理事长(右二)检查残疾学员的缝纫样品
万站长(右)颁发《培训证书》
残疾人手捧《培训证书》高兴极了
中国日报网消息:“我们既要帮助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信念,又要帮助他们学会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装上‘芯片’,增强‘造血’功能,还要帮助他们打通就业的‘绿色通道’。这才是我们残联工作应该践行的科学发展观。”
日前,四川省宜宾县残联理事长彭长芬向记者介绍了该县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举措。
“导航向”,帮助残疾人重拾生活的勇气,引导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关心支持、办实事。今年,该县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实施了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占全年的306%。扶持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免费服药100%。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轮椅50辆,为3个卫生院、6个社区配置了价值30多万元的康复器材,全县有4000多名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服务。该县还组织残情鉴定医生深入到26个乡镇,为残疾人集中开展残情鉴定,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而且减少了残疾人到县城办证的开支约500万元,目前已为15000多名残疾人换发了新证。该县对全县100名贫困残疾学生实行资助,共资助资金2.2万元;对5名新考取大学生每人给予2000-3000元扶助。
“装芯片”,免费为残疾人培训实用技能。该县与宜宾县科普职业技术学校联姻,在全县26个乡镇招收残疾学员,开设速控机床和电动缝纫技术两个培训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培训,学员免交食宿费,免交学费、书本费,共将培训900名残疾人。今年还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残疾人550人。12月4日下午,在四川省宜宾县科普职业技术学校,10名残疾人不仅获得了一本蓝色的《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证书》,还被四川思瑞公司招聘为企业员工。主要为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郎酒等提供印刷包装。
“送绿卡”,为残疾人打通就业的“绿色通道”。今年,已输送100多名残疾人到成都、宜宾等地企业务工。科普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刘翠山说,通过培训速控机床和电动缝纫技术,考试合格将发给四川省劳动厅《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并将加强和福利企业联系,推荐更多学员到企业务工。该县还投入29.5万元为80户农村残疾人改造危房;投入扶贫资金6万元和康复扶贫户贷款贴息资金5万元,扶持200多名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王巍宜宾县委宣传部 廖时权 陶冶)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