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29日上午天气微寒,四川汶川县安置房一期小区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广州市援建工作组举办的安置房开放日活动,吸引了2000多名群众前来看看即将入住的新房。
9栋一单元5楼,60岁的老司机赵德水乐得合不拢嘴,他一家十口人分到三套房子,每套至少80平方米。“以前的房子,地震后地板都裂开了,儿女也不住附近,”老赵说,安居房建好之前还挺怀念老房,现在亲自走走才感到新小区的好处,“房子质量好、安静、绿化好,还有保安,一大家人能住一个小区,我们没其他要求了,感谢广东!”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是广东援建汶川的基本原则,而在城镇居民住房的建设,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坚持’”广东援建汶川工作组项目部负责人说。
——坚持以住房实物安置为主。为有效迅速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确保居者有其屋,住房重建以实物安置为主,全县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并主要采用广东交钥匙方式实施。在住房类型上,兼顾多种用途。其中:安居安置房4308套(含拆迁安置房793套),总建筑面积38.92万平方米;教育卫生职工周转房463套,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廉租房880套,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所有新建城镇居民住房,由汶川县制定办法,统一分配。
——坚持重点镇居民住房优先。新建安居安置房主要集中在城镇居民相对密集的威州镇、水磨镇、映秀镇和漩口镇,并根据城镇人口户数,合理确定新建规模。其中:威州镇3086套,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8.56亿元;水磨镇350套,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23亿元;映秀镇608套,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总投资1.52亿元;漩口镇264套,1.68万平方米,总投资4956万元。
——坚持不同类型住房区别对待。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结合汶川县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各类住房建设标准,其中安居房按户均70平方米建设,拆迁安置房按户均86平方米建设,廉租房按套均50平方米建设。
——坚持新建和维修加固并重。在加快新建城镇居民住房的同时,对县城5074套需要维修加固的居民住房,逐栋进行结构安全鉴定,制定维修加固方案,整饰风貌,使一栋栋旧住房不仅结构安全,而且换上了新颜。
据了解,汶川县县震前共有城镇居民住房11366户,总建筑面积83.4万平方米。震后,经安全鉴定,全县需维修加固城镇居民住房5495户,48.18万平方米;需重建4487户,35.02万平方米。为加快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广东共安排援建资金13.89亿元,其中9260万元用于5074套住房维修加固,总建筑面积45.17万平方米;12.96亿元用于新建各类住房5651套(含拆迁安置房、周转房和廉租房),总建筑面积44.94万平方米。
威州的群众已切实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居民李雪源深有体会:“这几天我们都在准备搬家,搞几天就可以入住阳光家园了,结束在外流浪的生活。”帐篷、板房、租房,地震后,李雪源一家四易其居,几天后便可以搬进新家,这令他万分兴奋。
年底,像李雪源一样搬进新家的还有很多很多。据了解,截至2009年11月底,已建成城镇居民住房(含周转房)项目23项,已完成投资7.69亿元;共建成3127套,总建筑面积23.70万平方米。除映秀镇外,到2009年底,将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任务。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王巍 汶川县县委宣传部 钟美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