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地方企业|节会|人事变动|
  各地新闻: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迈向“精神深圳”的里程碑
2009-11-06 09:23:21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11月处于深圳一年最美的季节之中。现在,深圳人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很美好。

今天,深圳获得一顶颇具象征意义的桂冠:“杰出的发展中知识城市”。这是继2008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设计之都”荣誉后,深圳又一次以“文化”的名义赢得世界的尊重。

“杰出的发展中知识城市”这个称号,让深圳呼出了积聚在心头的一口气,她可以拍着胸脯说:深圳不仅是物质的深圳,也是精神的深圳。

知识城市峰会牵手深圳

11月5日至6日,第二届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在深圳举行,汇聚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青春无限、对知识满怀渴望的深圳,迎来了一场全球智慧盛宴。

深圳是一座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第二届峰会的主题正是“成长中的新兴知识城市”。知识城市峰会选择了新兴知识城市,这是知识城市峰会牵手深圳的重要原因。

世界知识城市峰会与深圳的结缘,要从一个人说起。2008年3月,峰会发起人、新巴黎俱乐部主席雷夫·艾德文森教授两次访问深圳。他对深圳的城市发展理念十分欣赏,认为深圳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知识城市,并最终决定将第二届世界知识城市峰会的主办权交给深圳。

“知识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城市都将“知识城市”作为其核心发展战略。

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表示,深圳正发展成为一座成长中的新兴知识城市。此次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在深圳召开,不仅有利于推进世界知识城市建设,对深圳加快建设知识城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也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座秀外慧中的城市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深圳是一座以经济发展成就而获得显要地位的物质城市,这里曾是昔日的“文化沙漠”。

深圳没有秦砖汉瓦,有什么底气角逐“最受尊重的知识城市”?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教授在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对此给出了答案。

他说:“29年前,深圳还是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的边陲小镇。现在,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和中国现代化的先锋。”

此外,深圳还有一系列闪亮的标签。

青春深圳。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大都会之一,市民平均年龄不到30岁,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8.68岁,暂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6.61岁。

移民深圳。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在深圳的常住人口中,95%以上都是外来移民。深圳是中国仅有的两个聚集了全国56个民族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创新深圳。良好的创新文化,使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城市。2008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数据统计显示,深圳的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数已位列全球第五。

科技深圳。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第一支柱产业。近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40%以上。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近几年在我国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自2004年起连续5年全国第一。

金融深圳。深圳是中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年9月22日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第一次列入调查就位列全球十大金融中心第五名。

文化深圳。深圳不仅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文化设施,还拥有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演艺机构、近200个文艺社团以及3000多家文化企业。深圳是“图书馆之城”。到2008年年底,深圳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597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395.36万册(件)。“深圳读书月”活动已成功举办10届,而常年举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则已成为“市民学习的讲堂、文化传播的殿堂”。

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来说,深圳是“秀外慧中”的城市!

知识城市从阅读开始

10年前,深圳首创读书月,播下了这座城市期待通过阅读而赢得尊重的一粒种子,而“成长中的世界知识城市”称号,就是这粒种子结出的最新果实。

今年“深圳读书月”期间,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由世界资本学会、新巴黎俱乐部等主办的第二届“世界知识城市峰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等主办的“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都在深圳举行。三大高规格会议汇聚于一座城市,绝非偶然,这是深圳文化建设能量的释放。

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深圳也在苦练内功,努力打造“文化之城”,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书写“春天的故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圳发展高科技之后迈出的关键一步,借助“两城一都”建设和“文博会”,深圳成功实现了又一次跳跃。2003年1月,深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正式确立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提出树立“文化经济”的理念,把深圳建设成为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市。2004年,深圳提出打造“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的“两城一都”建设。同样在这一年,第一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每年定期举办的文博会,已成为展示优秀创意设计作品的重要平台。

每年11月的读书月被誉为深圳的“精神盛宴”、“文化狂欢节”。10年来,从首届“深圳读书月”举办的50项活动到2008年的332项,从首届170万的参与人次到2008年的850万人次,“深圳读书月”见证了这座年轻城市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深圳是全国较早关注市民文化权利的城市之一。坐落在城市中轴线上的深圳书城中心城,是当今世界上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一位曾遍游巴黎、伦敦、纽约等城市的香港学者感慨:深圳用最好的地段,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书城,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图书馆、音乐厅,这代表着政府的眼光,也是深圳市民的福气。

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说:“强调公民权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以老百姓为中心实现他的权利。我们实际上提倡一种智慧型、力量型和创新型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这座城市不断向前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读书月既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和载体,又是深圳市政府对自身所担负的文化责任思考和定位的实验场。作为一项全市性的大型群众活动,市宣传文化基金从一开始就把读书月作为重点资助对象,资助金额从前三届的80万元,逐年递增至去年的400万元。

今年11月1日,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在“深圳读书月”10周年庆典仪式上说:“‘深圳读书月’活动10年来逐步培养出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念和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我们要进一步擦亮读书月这个品牌,着力营造‘城市崇尚阅读,阅读改变城市’的环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高度赞扬深圳市委、市政府首创“深圳读书月”,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开风气之先,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0年的坚持,10年撒播读书的种子,使得深圳慢慢褪去浮躁,散发出一种温润的光泽。书香已经渐渐渗入到深圳的肌体中,热爱读书已经成为深圳的气质和品格。以文化为纽带,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载着生活在此的1000多万居民,一同驶向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编辑:宁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李桂茹 武欣中)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专题
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根据公众举报并经核查,少数网站在前期曝光整改后,未能保持整改效果,再次出现大量违背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内容,现予公布。>> 详细
点击排行
  第四次“江陈会谈”将于21日在台中市举行
公安部通报全国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情况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