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万山红遍”是镇江农科所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产品品牌,继去年宜兴、宿迁两地4家种植园区加盟后,今年又有南京、扬州等地多家种植园区挂牌,面积扩大了一万多亩。
据该所所长庄义庆介绍,加盟园区不收一分钱,挂牌每亩奖10元;使用“万山红遍”商标,每亩追加奖励10元。所里目标是3年内将示范园区面积扩军至30万亩,让高效农业“万山红遍”。
背后站着著名的镇江农科所
“多了不够卖,少了却卖不掉。”这是很多种植户都经常遇到的问题。镇江农科所副研究员糜林说,解开这个悖论的钥匙,就是提高优良品种的产业化程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镇江先后引进草莓、沙梨、葡萄、茶园防霜扇等一大批“日产”技术, 20多年没出现一例“水土不服”,还辐射很多省份,该所也成为中日农业合作的一张金字名片。其中的奥秘,就在对品种和种植技术的二次革新。
“万山红遍”园区内漫山遍野的草莓,发端于27年前从日本引进的20棵小小草莓苗。在镇江农科所指导下,农户开始用大棚来种草莓,农科所技术员又研究出明宝、红颊等新品种推广给农民,草莓种植一下子从一年收一季到一年收四季,亩均收入达到一万多元。
日本沙梨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的,最初权威专家给它判了“死刑”:“品质虽好,栽培难度大,不适合我国种植。”而镇江引种日本沙梨后,借鉴水蜜桃、葡萄等果树“水平架式”栽培技术,不仅果实质优形大,而且方便作业,种植户还能一学就会,便于推广,亩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技术二次创新支撑了引进品种的产业化,镇江先后从日本引进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蔬菜、花卉、稻麦等新品种300多个,其中仅应时鲜果推广应用面积就达23万多亩,帮助农民增收近5亿元。
“小主人”与“主人”一起共建共享
伴随着流淌黄金的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种养大户、社会资本纷纷投身其中。但是,不少开着“宝马”下乡的老板们发现,高效农业的经济算术,并不是简单的加法,更不是简单的乘法,规模与效益之间其实还有管理这道“坎”。
全国劳模、句容水蜜桃大王杨修林曾遭遇过一段苦恼。2007年,他听从镇江农科所专家赵亚夫建议,把北山桃园发包给原先的工人,实行生产资料投入、技术管理、品牌使用、产品价格、市场销售“五统一”。包干制取代打工制,工人们交多少产量就有多少收入。两年运作下来,不仅生产管理成本降下来了,工人们收入也从一年一万多元节节上升,最多的将近5万元。
“经营权与管理权合理分离,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是目前规模种植克服产出瓶颈的可行之举。”赵亚夫说,只有把农民变成规模园区中的“小主人”,他们才会真正与“主人”同舟共济。目前,赵亚夫的这种新理念正在变成镇江一些规模种植大户的管理实践,并从“万山红遍”走向全省。
“万山红遍”欢迎更多加盟者
镇江农业部门一份抽样调查显示,时下农户最关心5大瓶颈问题,“产品卖给谁”被农户们摆在第一位。
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搞销售,即使有了品牌,还是靠关系“滚雪球”。句容有机农业在全省全国都很有名气,但至今在南京大超市却没有一家农产品专卖店,缺的就是品牌效应。一方面,农户争相注册商标创品牌,常常几亩地就有一个商标,一个人、一个基地就是一个合作社,有名气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镇江有现成的省知名商标“万山红遍”,却未能打统一品牌,抱团合力抢市场。
宿迁市宿城区新蔡村“万山红遍草莓基地”,是去年挂牌的。新蔡村多年来主种芹菜、辣椒等常规蔬菜,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基地挂牌后,从“万山红遍”引进反季节栽培、吊蔓栽培、无污染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大棚和连体大棚210个,专门种植无公害反季节果蔬,产品不仅打入本地超市,还与福建、苏南好多地方签订了合作销售协议,每年增收100万元左右。现在,基地已成为宿迁高效农业的一块闪亮招牌。
镇江农科所的品牌扩张,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和市场扩张。如果大家都来加盟并维护“万山红遍”的品牌,不仅能解决种植户一家一户重复投资和产种质量不很到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农产品生产安全和市场销售安全的难题。毕竟,“优生优育”才能带来品质质保书和市场通行证。
编辑:马原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