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湖南株洲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醴陵发现一处汉晋遗址,目前已发掘出两口古井和两处灰坑(生活垃圾池)。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6枚东汉竹简和大量破损的陶罐、青瓷等物品。株洲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介绍,这是该市第一次发现古井和竹简。
古井工艺精巧至今难复制
该处遗址位于醴陵市解放路邓公塘,本来为一工地,遗址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出土的两处古井相距约5米远。其中,一号古井在施工中受到严重破坏,二号古井保存较为完好。为何陶罐等物品会在井中出现?株洲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解释说,可能是古代人们从井里提水时不小心跌落其中的。制作古井的青砖采用的是子母口、榫铆结构。砖体全部是弧形,制作很讲究。“工艺之复杂精致,现今都难以复制。”
6枚东汉竹简记录阴阳五行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掘出6枚竹简,上面写着工整的隶书,字迹还依稀可辨,上面记录的是与阴阳五行有关的内容,共有100多个字,一般都为四言句、五言句。最大的一枚竹简长约12厘米、宽约3.5厘米。考古人员初步判定,这是东汉时期的竹简。同时挖掘出的物品还有汉晋时期的高中低档陶罐、釉陶罐、青瓷四系罐,以及竹简、古井青砖、釜、砺石、剪轮五铢钱、楔子、植物种子等。
可能是东汉醴陵建县地址
株洲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介绍,以往国内出土的汉代竹简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东汉竹简很少见,因此这批竹简非常珍贵。东汉时期醴陵建县,但其建县的具体位置一直未能明确。根据此次发现的汉晋遗址判断,当时邓公塘一带居住的人口应该较多而且集中,而且居住的不是一般人家。因此,这里有可能是东汉时期醴陵建县所在地。
目前,株洲市文物部门一方面对已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清理保存,另一方面对尚未挖掘的古井和灰坑进行了妥善保护。在下一步的挖掘中,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编辑:宁波 来源:中国日报湖南记者(记者 冯志伟 实习生 许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