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魏长城起源于陕西华山北麓,经过韩城境内沿黄山西北上,穿过黄土高原,进入内蒙古准格尔的马栅、黑岱沟、十二连城等地。终点在包头的固阳境内,是战国时秦国与魏国的分界线。
筑城原因 战争产物
长城是战争的产物。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据险设关,修筑长城。公元前657年,楚国的方城开了我国修筑长城的先河。其后齐、魏、燕、赵、秦的长城相继而筑。《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魏长城修筑
魏国修筑长城也是迫于无奈。公元前332年以前,华阴长涧河以东属魏国阴晋邑,邑城遗址在今岳庙东2.5公里处。秦魏边境,战事不断。《史记·魏世家》载“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史记·秦本纪》还载,公元前362年,即魏惠王九年,秦攻魏少梁(今韩城),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为抵抗秦军入侵,魏国于公元前358年,即魏惠王十二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水经注》述,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
战争历史
虽然,此城在御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秦魏边境一直战事连绵。公元前354年,秦夺取了魏城少梁;公元前352年,秦攻魏河东,取安邑(山西夏县);公元前351年,秦攻魏固阳;公元前340年,秦卫鞅攻魏,大破魏军,俘公子卯,魏势渐衰。以至于公元前332年,魏惠王将阴晋邑献给秦国以求和,秦方改阴晋为宁秦县。从今遗址看,魏长城当年宏伟壮观的气势可见一斑,它在中国的长城史上涂上了难以抹煞的一笔。而且,它比北长城早144年。
遗址状况
魏长城残迹在华阴市境内有八处,分布约十余里。华山朝元洞西有城墩遗址。红岩、城南、河湾、西关等村附近都有长城残垣。其中城南村东一段,长365米,残高七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从残垣现状看,城全部用细土夯筑,非常坚实,且保护较为完好。城西有汉相曹操主簿杨修及前秦苻坚宰相王猛陵墓。
近几年来,文物工作者经过实地考查,在准格尔旗到包头之间,发现了魏长城遗址。几千年的风雨剥蚀,魏长城已成为一线废墟。〈历代长城考〉载,城与塞分为两事,在内地者称城,在北陲者称塞。所以,今十二连城到包头间的大青山南麓的这段魏长城,又称固阳塞。
文化价值
魏长城遗址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