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建国60年来四川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自内而外的大步跨越。
省经委主任焦伟侠对记者说,解放初期,四川全省工业总值只有7亿元,主要为“白糖、白纸、白盐”的手工作坊。经过“一五”、“二五”和“三线”时期的大规模建设,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调整,把握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的四川已初步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1978年到200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04%,2008年,工业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39.36%,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四川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优势资源、农产品四大优势产业,使得产品结构趋于高级化,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截止2009年8月底,四川省共拥有国家级品牌产品173个,形成了五粮液、长虹、泸州老窖、地奥等知名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其中,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白酒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三分之一,核工业产量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
焦伟侠说,四川对外开放稳步前进。入驻四川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领域,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导力量,成为了四川工业重要的增长点。2008年,四川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20.4亿美元,年均增长23.7%。
编辑:马原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张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