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兖州
|
兖州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介绍
Updated: 2008-09-05 08:49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兖州市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60万,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492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兖州交通便利,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跨东西,327国道、日东高速等数十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兖州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客运火车站为全国一等站。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储量200多亿吨,年开采量2000多万吨;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未大量利用的地区。 近年来,兖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人性化和谐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快中求好、大中求强、富中求美”三大原则,实施“工业立市、民营强市、开放兴市”三大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拼搏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63亿元,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8元,分别增长28.9%和15%,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48位,在全省居第9位。今年1—6月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5 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7.96亿元,增长24.8%,其中两税收入6.11亿元,增长38.5%。 一是坚持工业立市、民营强市、开放兴市,不断壮大工业经济。 确立并实施了“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把推进全方位开放、扩大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作为牵动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着力推进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实现新跨越。全市形成了造纸包装、煤电化工、橡胶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07年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8个,过10亿元项目5个,完成投资75亿元。骨干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太阳纸业、银河集团销售收入分别超过80亿元和5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6家,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利税52.4亿元,分别增长39.5%和33.8%。积极引导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合资合作,在原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普遍追加投资、新上项目的同时,去年又有美国固特异、ADM和爱尔兰CRH公司3家世界500强企业正式落户。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今年1—6月份,到位外资5960万美元。 二是坚持以工促农、工农协调、城乡统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现代化、产业化、特色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6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带动建设了林纸、畜牧、粮油等10条产业链和一大批规模种养基地,全市70%的农户、80%的农产品进入一体化经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世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部测土配方项目、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多年保持全省全国领先水平,荣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实施了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百名创业人才”和“百名村官”培养工程,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农业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村企合一、小村并大村等五种村庄改造模式成为全省全国典型,建设了新马青乐园、兴隆庄花园等一批新村。目前,全市农村全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村村有文明一条街的“六通一有”目标。 三是坚持双轮驱动、城市带动、建管并举,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 按照“突出特色、提高功能、综合配套、塑造精品”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以现代都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加快建设西城区,规划建设了“五纵五横”的城市路网,行政办公中心、市民文化广场建成启用,重点开发工程维多利亚花园、九州方圆等初步建成,一批高档次的商城、酒店、写字楼正在规划建设,初步搭起现代化新城的框架。以完善功能、优化环境为主,改造提升东城区。2007年投资4亿元实施了城乡环保、道路改造、城市绿化、水系整治四大工程,对城市主干道建设路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建设了上跨式立交桥,完成了16条城市小街巷治理和61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府河、北护城河成功实现了引泗河水入城。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取缔各类运营三轮车,城市公交实现了进社区全覆盖。强化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综合开发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功能形象进一步提升。今年启动了投资10亿元的7大类30项城市重点工程,上半年完成拆迁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发生了可喜变化。 四是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 大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评创“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在全市全省推广。文化事业繁荣活跃,组织开展了“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市“六连冠”。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8%。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26处,高考本科升学率、万人比连续多年居济宁市第一,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先进市、山东省教育示范市。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完成了镇卫生院改造,实行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制度,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和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是坚持稳定为先、安全为大、责任为重,深入推进“平安兖州”建设。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层层落实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着力构建“大治安、大信访、大调解、大安全”体系。我市实行协勤与保安联防联控保平安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投资800万元建成了社会治安综合监控系统,形成了覆盖城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及各主要交通路口的全方位监控网络,切实提高了有效防控、重点防范、精确打击的能力,被评为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市等称号。 六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监管结合,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按照“重德才、凭民意、看政绩”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培养造就了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跨越发展,争当鲁南经济带县域发展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更加统一,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了可喜变化。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新兖镇小马青村、大马青村和银河集团联合组建了新马青党委,实现了村企合一、村企共赢。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工程,由市财政投资对50个村的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基层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市。按照“一岗三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旗帜鲜明地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旗帜鲜明地惩处腐败分子,营造了清正廉洁的发展环境。 七是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千方百计造福人民群众。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九年制全免费义务教育,对全市城乡118所学校5.5万多名学生全部免除各项费用,从今年起,由市财政列支2800万元免除了高中阶段学生学费,并对寄宿困难学生提供救助。市财政每年增支近3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干部和教师工资由市财政全额统筹发放,解除了5000多名农村教师和乡镇机关干部的后顾之忧。把农村干部的工资补贴、村级办公经费和村级办公场所改造一并纳入了市财政统筹,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市。建立了城乡低保网,低保救助水平大幅提高。建立了75岁以上无养老金收入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实施了农村敬老院改造,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1%,被评为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市。 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坚持一个总体要求,推进三个率先,实现五个显著提升。“一个总体要求”,就是总体上立足“好”、突出“快”,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三个率先”,就是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鲁南经济带43个县市区中率先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争当鲁南县域发展排头兵;“五个显著提升”,就是产业结构层次、改革开放水平、城市功能形象、自主创新体系和社会保障能力实现显著提升。最近,结合学习苏北精神,把跨越发展的目标进一步量化,确定了牵动发展全局的十三项重点工作,组建了六大会战指挥部,分别由市级领导挂帅,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强力攻坚,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城市建设大变化、民生事业大提升。围绕这一目标,今年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大项目推动跨越。重点抓好153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带动工业经济规模和档次的不断提高。二是抓大开放带动提升。实施“三百”工程,组织100人的招商队伍,包装推介100个重点企业,洽谈落地100个招商项目,力争再引进2家世界500强企业,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2亿美元。三是抓大企业支撑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群体,太阳纸业、银河集团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70亿元,到2011年实现过200亿目标。今年齐鲁特钢、翔宇化纤、联诚集团等销售收入过30亿元,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5家。四是抓大建设打造平台。拉开现代化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银座商城、上跨式立交桥等标志性建筑,高标准改造老城区和城中村,高效能管理城市,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提升。五是抓大合力营造环境。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严格实行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廉政建设“一岗三责”责任制,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力度,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增创加快发展的新合力。六是抓大保障创造和谐。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集中办好投资2.3亿元的新一中建设、投资1800万元的乡镇集中供水改造工程等十件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编辑:邓京荆 来源:山东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