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文化旅游
三次发掘历经50年 揭秘海门口古人类聚落遗址

Updated: 2008-07-18 16:45
发掘工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86月底,一批中国考古界的著名学者,汇集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一个名叫海门口的小村落。专家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个历经50年时间,进行了三次发掘才揭开秘密的新石器遗址。

20081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对该县的海门口遗址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三次考古挖掘,到6月为止,考古队共开挖了28个探方,揭开了1350平方的地表土层,一个令人震撼的古人类聚落遗址出现在考古队员的眼前。2000多根3000多年前的木桩,仍然完好地伫立在45米深的探坑里。经探测,这个聚落的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619日下午,当专家们亲临考古现场时,现场所展现的景象,也让这些见惯不惊的考古界的名宿们激动不已。

中国考古界的著名专家考察遗址

70多岁的原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云南民族考古专家张增祺,是考古学科在云南的奠基者之一。张教授激动地说,五十年的秘密今日揭开,五十年的争论今日始有结论。

剑川县东南面有一个7.5平方千米的剑湖,海门口遗址位于剑湖出水口,这里是一个美丽神秘的高原淡水湖泊。如今的剑湖湖畔水位不稳定,已无固定人家居住,成了一片肥沃的田地。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剑湖周围曾是繁华的村落,被称为水寨,后来水寨消失之后,又曾出现过一个辉煌的鲁鲁城1957年,当地在清理剑湖泄洪道时,挖出了一些发黑的木桩、碎陶片、铜器。于是有关部门请正在剑川省亲的,原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处的研究人员李家瑞先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发掘。

李先生原籍云南剑川,上世纪20年代入学北京大学,师从中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刘半农先生,学成后就业中央研究院。抗日战争爆发,李先生随机构迁往云南昆明,自此到去世再也没有离开云南故乡。李先生依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考古学知识,对已经因施工被破坏的遗址进行了清理,发现了近千件石、陶、骨、角、铜器,以及深埋在泥土下的木桩等。1958年,考古工作队在《考古通讯》(19586期)上发表了“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清理简报”,将这个遗址的年代定为距今3000多年的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在云南还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再加上遗址已经遭到了施工扰乱,碳十四测定历史年代的技术尚未在中国开展等原因,考古队的结论受到了许多历史研究者的质疑,甚至偏狭地说现场发现的木桩,是当地人防洪护堤所留下的。直到1964年,中国开展了先进的碳十四测定技术,遗址所保留的木桩被测定为距今3115年正负90年,再次证实了遗址时代时,李先生已经卧病在床,口不能言不久于人世了。但是,海门口遗址的基本情况仍然不得而知,怀疑的言论仍然不绝于耳。直到2008年的第三次发掘,这个遗址的文化面貌才得以揭开,故此张增祺教授才有上述感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