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济宁市
|
济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Updated: 2007-09-03 14:33 四、下步济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 加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是济宁新世纪初的战略定位。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培植壮大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名市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传媒、会展、影视、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动漫游戏、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打造地域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文化产业基地。 (一)明确文化产业发展定位 济宁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源远流长。济宁市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定位,是当前济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定位决定方向,定位决定规划。我们现在应借助现代工业基础,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上下大工夫,和国内外文化产业研发机构合作,研究确定这两大文化的重点发展行业,制定济宁市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文化经济战略。积极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增大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头带动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现代企业的运作手段,对经营性的文化单位,进行企业改制,实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文化企业集团,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科技创新战略。促进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催生济宁市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人才聚集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文化经营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发挥文化产业组织机构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研究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调整、充实、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及时协调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研究细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做到真支持、真服务、真帮助。文化、广电、旅游、出版、报业等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应积极同文化产业联姻,与文化产业融合,和文化产业接轨,形成互动互促、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五个纳入”:即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整体工作布局中去,摆上议事日程;把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整体规划;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调整之中。要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本行业、本领域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充分认识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产业属性,切实把文化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对待,全力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 2、整合资源,培育主体,促进产业集团和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崛起。进一步整合济宁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旅游上注入更多的文化要素,使文化产业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济宁实际出发,实施集团发展战略,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产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在“十一五”期间,力争组建起广电、报业、出版、演艺娱乐、艺术品等多个文化产业集团,以产业集团的发展带动济宁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努力创造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良好环境,除法律禁止进入的领域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演艺业、娱乐业、发行业、印刷业、文化培训和咨询业等文化领域,培育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形成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要着力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形成具有知名品牌、核心技术和较强综合实力的民营龙头文化企业。 3、突出主业,树立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业,其上升空间巨大。应密切关注这些主业的发展,促其快速走向集团化。文化品牌是城市标志形象,在推动经济、发展旅游、凝聚人才等方面有着强大的磁石效应,应着力塑造济宁文化品牌。实施品牌带动,进一步打好孔子牌,确立济宁市“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地位,加快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进度,发挥文化纽带功能,扩大文化对外交流,推动济宁走向世界。孔子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尊崇,孔子文化产业最具原创性和比较优势,应全力打造“孔子”牌文化精品,在出版、演艺、影视、旅游、动漫、会展服务等行业融入孔子文化内涵,加快孔子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孔子文化的结合,尽快建立以孔子文化产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提高孔子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运河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了济宁历史上的商业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契机。应围绕运河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打造运河文化产业、运河文化旅游业的特色和品牌。 4、加大投入,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个性品位的具体体现。建设文化名市就必须按照城市的战略定位,把文化设施建设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高起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设施。在城市规划中,要着重突出文化设施的人本地位,对于图书馆、科技馆、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公益性的文化设施,要注意受众人群的需求,要能够方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能够方便群众利用这些文化设施,建设选址一定要便民、利民。所有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非公益性文化设施在设计上,都要突出实用性、标志性,也要突出超前性、时代性。文化设施建设要明确投入主体。公益性文化设施,政府一定要承担起建设的责任,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其他文化设施,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利用多种投资方式进行开工建设。城区“十一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十大文化设施”,不仅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而且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完成。各县市区也要统筹规划,建设符合本地实际和特点的地方标志性文化设施。争取在“十一五”末,全市的文化设施有一个大的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