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短短的一句话,既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殷殷挂念,也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重承诺。
10年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织就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看得起病、用得起药、养得起老不再是梦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安全感。
勾画全覆盖普惠生活新图景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从国有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从单位职工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从城镇到农村,社会保障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成为十几亿国人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勾画出全覆盖普惠生活新图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提出了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明确了在我国当前国情下推动社会保障前行的具体方向。
“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纳入制度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代表表示,加快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才能有效地分散和化解风险,从而保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代表指出,低收入群体是社会保障的“短板”,要全力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真正把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到那些最需要、最期盼、最困难的群众中去。同时,他认为,“可持续既是方针,又是重点。”社会保障既要解决“有”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的问题。要在低有所保的基础上,实现困有所救,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能力。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病有所医”,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今,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全民基本医保,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速度’。”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代表介绍,全国参加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全民医保框架基本建立,为百姓构建了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安全屏障。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10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发展,让我国农民开始告别“小病拖、大病扛”的历史。城镇居民医保的全面推开,重点解决了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的参保问题。
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经过3年改革,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随着这张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的搭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青海西宁市东关大街慈幼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风莲代表感触最深:“参保居民看病住院有医保报销,现在还能先住院后结算,低保户等还能享受民政救助。这样的好事,真是办到老百姓心坎里了!”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其中,就包括养老保障。具体而言,首先是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我国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已超过7亿人,所有城乡居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由职工养老、新农保、城居保三大社会养老保险构成的“制度组合”中对号入座。短短3年多,我国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再到制度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
“政府发‘工资’,养老不犯愁。”湖北黄石市委书记王建鸣代表指出,从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城镇职工,还包括农村农民、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亲身感受到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实惠。
在边远地区农村,新农保改善老年生活的作用更为明显。“现在参保农民都尝到了甜头!”青海省乐都县雨润镇党委书记邓生智代表说,“我们镇有95%的农民都参保。老人都夸这项政策好,每月领着养老金,日子过得安稳!”
改革永不止步,努力决不懈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张更加坚实紧密的社会保障网的庇护下,亿万百姓必将享有更多更好的福祉。(记者 谢雨 王君平 智春丽 张志锋 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