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梅出生在藏北草原那曲地区,她16岁参加工作,今年33岁的她当选为十八大代表。
西藏自治区选举产生选出28名十八大代表,其中7名为女性。
阿梅参加工作后的好几年一直都是聘用干部,在基层呆了15年,做过会计,出纳,2000年起担任妇联主任。只有初中文凭的她,凭着工作热情和优异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认可。2007年,她当选为巴青县巴青乡乡长。2011年,她又被派到拉西镇任党委书记。
工作长期主导着她的生活,经常无暇顾及个人和家庭。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四岁,女儿才一岁,因为她工作劳累,身体不好,都是剖腹产。
“儿子从3个月大跟着我一起出差。小孩就像行李一样。我到了工作地点,完全没有时间照顾他,”她说。孩子因为不适应高原寒冷缺氧的环境,有一次重病发烧影响了大脑发育,现在4岁了说话还不太利索。现在两个孩子放在她姐姐家,因为她丈夫在巴青县驻寺工作队,孩子不适应在寺庙里的环境。谈起孩子的事情,干练乐观的她忍不住掉眼泪。
她牺牲了做母亲陪伴在孩子左右的时间,关心更多牧区的孩子,使他们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因为严酷的生存环境,传统的牧区藏民都生育很多孩子,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勉强维持生计。妇女一般生7,8个孩子,最多一家21口人。有些40多岁仍然生育,老人怀孕的都有。
“牧区妇女很可怜,就像家里的佣人。营养跟不上,也没有坐月子的习惯。生完小孩后,家里的家务,洗尿布等,都要自己来做,”阿梅说。
小孩越多,每个孩子得到的照顾就越少。小孩衣服也买不起,穿的很破烂,吃臭虫也没人管。
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是西藏主要的虫草产区。5,6月份虫草采挖期间,大人带着大一些的孩子出去挖虫草,特别小的孩子就拴在屋里没人管,她说。
当时作为妇联主任,阿梅做家访时,跟育龄妇女谈心,向她们宣传计划生育时,自己都会脸红。那时她还没谈过恋爱。
另一个重点问题是失学率高。2007年以前,巴青乡完小的学生不到60个,因为离家远,道路不通,不少父母也希望孩子留在家里帮忙做牧活。
阿梅办起了成人扫盲班,并逐户做通家长思想工作,形成家长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劝返学生复学。2009年,巴青乡完小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学生人数增长到252名。
牧民生育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一家现在最多要4个孩子。妇女懂得更好地保护自己,有一些甚至有弃牧的想法,不愿嫁给牲畜多的牧户。以前一年生一个孩子,自己也不打理,完全不注意形象。现在不同了,男的开始在外面做生意,女的懂得打扮,穿名牌衣服。
作为一名女性,阿梅曾受到过轻视。巴青乡治安状况不佳,有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发出警告,“别以为你是个女人,我们就不好意思动你。”她组织了护乡队、护校队、护村队、护寺队、护路队等13个治安联防小组,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在她担任巴青乡乡长的五年时间里,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多起。曾经为了把全乡89万亩的草场承包到户,在草原上连续奔波了半年多的时间,先后调处草场纠纷19起,用坏了10多个卷尺。她走村入户时随手记下的工作笔记,如今有近30本。
因为虫草的药用价值和稀缺性,价格高昂,一个牧户2个月挖虫草的收入可以达10万元。有些把这部分收入拿来挥霍赌博,吃喝玩乐,阿梅一边采取说服教育,一边进行抓赌行动,她亲自参加抓赌行动达15次。挥霍浪费、赌博的陋习逐渐得到了改变。
阿梅也致力于拓宽牧民的收入渠道。2007 年,她指导村民开办了巴青县第一个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经济合作组织,有32户牧民参与,年产值达26万元,人均年增收达3200多元。巴青乡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已发展到4家。传统牧业方面,她通过引进品种、建棚圈、引进科学化饲养管理,2011年巴青乡牲畜存栏数接近2万头(只),比2007年增加了6000多头(只),全乡人均牧业增收达1600余元。
“我工作起来,常常忘记自己是位女性。从16岁开始工作,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到25岁。现在我看起来比很多牧区妇女要年轻,但是和生活在内地城市的女性比起来,就要老一些。”
但是阿梅仍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一个初中生,2005年才由聘用干部转正,能去北京参加十八大。“现在还有很多聘用干部,比我做的更好的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