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图片新闻
天安门广场的故事
2010-10-11 16:46:2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天安门广场的故事
 

4根自来水管焊接成新中国第一根旗杆,一用就是几十年。

最早在天安门广场上设置旗杆是在1949年,这是为了迎接开国大典升旗的需要而修建的。当时,由于开国大典日期临近,制作旗杆的时间紧迫,一时又没有专门的技术和材料,最后,临时找出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焊接在一起,制作出了新中国第一根旗杆。

旗杆底座是用汉白玉栏杆围合而成的,但由于疏忽,没有留出入口,给后来的升、降旗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1990年,中央决定对此进行改造。新的旗杆,高度从原来的22米升至现在的30米,采用无缝钢管制作;旗杆底座增加了出入口。这次旗杆和底座的重建,使升旗、降旗仪式更加庄严、神圣。

右下图:1950年7月,北京市对天安门广场和贯穿东单至西单的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这是工人在天安门广场修建升旗台。(新华社记者丁一摄)

左下图: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旧国旗杆历经了数十载风雨后,于1991年4月15日被拆除并送往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这根旗杆高度为22米。(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上图:1991年5月1日,改建后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国旗杆和旗杆基座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新华社记者宋连峰摄)

天安门广场的故事

天安门城楼,一次重建,数经修缮,见证共和国60年。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多次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修缮。1970年,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修天安门城楼规模最大、较彻底的一次。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所有的木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处理,铁质构件均镀锌防锈。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后,天安门城楼又几经小规模修缮,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上图,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大会主席台——天安门城楼(新华社记者葛力群摄)。

下图,1970年1月1日至4月5日,北京市政府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这是重建后的天安门城楼(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