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十七届六中全会>权威解读
张希贤:改革开放新30年需要文化新觉醒
2011-10-14 10:28:2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文化新觉醒需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文化的本源基于群众的创造

要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新觉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指出,13亿老百姓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整个国家文化的创造者。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30年的改革开放如此色彩斑斓,其实都是老百姓的创造。改革开放过去30年老百姓所表现出来的跌宕起伏的心理感受,从贫穷走向小康的奋斗历程,我们反映出来没有?我们是不是紧紧地依靠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奋斗写出来了?真正的文化作品是反映时代的文化作品。当年俄罗斯的大小托尔斯泰,就是描绘俄罗斯的实际社会变迁;美国海明威的一些作品,也是描绘美国的社会变迁;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卢梭,英国的雪莱、拜伦,都是反映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

"文化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否则就创造不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作品,这是文化的本源。所以,必须到基层去,深入群众,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文化精品",张希贤说。

张希贤举例说,当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陕北作家柳清写过一部创业史诗,这是他在延安整风之后到陕北当了三年乡文书才写出的,所以写得才特别真实。正是那代作家在延安以后走向了基层,写的是老百姓的真实奋斗,把那个时代写的很好,才有了我们建国后的第一次文化高潮。改革开放的30年,老百姓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进行深刻的总结。在改革开放新的30年里,更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以中国人的奋斗为创作本源,依靠中国人的实践,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创作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化精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是大众文化,是毛泽东那个时代讲的工农兵的文化,是我们今天讲的人民群众文化。这种大众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颠覆",张希贤说。

我们要传承五千年的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化,老百姓只能创造出原生态的文化。正因如此,毛泽东就曾指出,在中国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阶级没有文化。举一个例子,从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里,整个中国才培养了20万8千名大学生,这还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大发展的时期。37年才这么多大学毕业生,这说明了一个历史事实,就是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普通老百姓是根本没有文化的。过去《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和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的传奇演义,还有《牡丹亭》、《红楼梦》,都是反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化。

相反,我们共产党创造的文化恰恰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化,而是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创造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是大众文化,是对中国过去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颠覆。一方面,这种大众文化所有的典型都是工农兵大众。雷锋、欧阳海、小二黑、李双双、王杰等等,全部都是工人、农民的鲜活形象,反映的是中国人当家做主人的新时代。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宣传的红色文化就是源自于当年的工农兵文化。当年的电影《红日》、《红岩》、《红旗谱》、《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反映的都是工农兵大众自己的奋斗历史,都是红色文化的起源。

文化新觉醒需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文化建党,增加执政成果的文化含量

正如刘云山指出,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张希贤指出,我们的干部要提高自身文化创造力,让自己的执政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比如说城市建设,一个干部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品质,就会把一个城市建设成为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你建设的城市有没有文化含量,老百姓能够从城市建设中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我们必须增加执政成果的文化含量,这样老百姓才会更加满意,执政才会更有成效。

同时,还要注重从老百姓当中发掘更多的文化人才。凤凰传奇、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这些人都是大众出身,他们的文化创作很多人就很喜欢。这种文化确实给我们国家的文化带来了一种生机和力量。而且,相对于剧院、殿堂里面的表演,大众文化的创作成本很低,却又是代表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清新力量,是大众文化的一种方向,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因为他的感情就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因此,除了我们的专职文化工作者以外,还应当把触角伸得更广一点,培养出一种大众的文化创作队伍、文化演出队伍,乃至文化发展队伍。

此外,张希贤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发挥好知识分子队伍的作用。今天,我国有六千万大学生毕业生,我们应当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调整政策的导向,通过政策指导、资金支持,使一部分人分流出来,投向文化的创作。我们13亿人当中有很多好的创造,很多无价瑰宝,就需要我们的六千万大学生当中有那么几百万人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专门培养出一支文化教育、创作和演出队伍。当各个层次的人都能投身到自己的爱好当中,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新觉醒。这群文化战线上的文化自由人队伍,怎么去扶持、引导,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张希贤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刘云山同志的这几篇讲话当中,包涵着一个文化建党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创造伟大的文化,关键在能不能把文化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当中。因此,我们新时期党建有一个转型,就是要实现文化建党,把党建设成为富有很高文化含量的政党。当前,我们要建设一个伟大的文化强国,首先要建立一个伟大的文化政党。要让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各级党委都讲文化,使整个党富有文化含量。

新时期要提高党组织的文化含量,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文化建党,培育我们的党建文化。文化建党就是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我们党,在我们党建当中又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党建文化。这是我们新时期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注重文化建党和党建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党能否跟上时代潮流,领导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结语

——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

张希贤说,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社会建设,很多地方干部对文化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多为对西方文化的临摹,一种与中国文化不协调的临摹,最后搞得不伦不类。在新的30年里,我们应当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精华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我们21世纪中国领导干部的文化作品来。我们的干部要学贯中西,认真向西方学习,学习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做出中西合璧的执政作品,不仅要有属于中国的味道,而且是几方面文化的有机结合。美国曼哈顿群岛上的自由女神,原本的模型是巴黎圣母院旁边的塞纳河桥上的一个普通城雕,美国人把它成功地移植到了曼哈顿群岛上,把它建得特别恢弘,富有美国的文化味道,一下子成为了20世纪美国文化的象征。这说明文化的借鉴是一种文化的再创造,单纯的搬过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我们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再创造,要对人类共同文明进行借鉴、传承与吸收,要学贯中西,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精华,一方面加强我们的文化底蕴,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这样才能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的文化"走出去"的时候,面临一个人家接不接的问题。张希贤举例说,京剧是我们国粹,但恰恰是梁祝小提琴作品是被世界所接受的中国经典作品。为什么梁祝就能为世界所接受,而京剧就不能?因为世界上很多人懂小提琴。所以,文化的影响传播需要一个共同的文化形式,哪个文化形式好,我们就得用哪个。文化作品富有内涵后,再通过共同的文化形式,就很容易在世界上传播,并能影响世界。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就需要有一个能让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文化形式。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在世界通用的,让全世界接受我们文化的文化形式,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全世界才能学习和接受。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辑:邓京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网络媒体湘江行
湘江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激发文化创作活力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最高法推动执行运行机制改革 执行统一管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