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建设 > 文化项目

摇快船

来源:亚太中心

摇快船

        青浦朱家角地区的摇快船习俗形成于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的老百姓在农闲时节(农历七月二十七)都会前往位于淀山湖中的三官堂庙朝拜焚香,之后再赶回朱家角参加庙会,在必经的漕港河中,逐渐形成了以船为载体进行自娱自乐的水上竞技表演。

       三百多年来,摇快船和朱家角当地的经济、文化、人文发展紧密相关。早期简单的船体结构和外部装饰通过漫长的演变发展,形成适应摇快船这一习俗的形式,船体的外部装饰也更为华丽,划手们的服饰也日趋精美,这些变化都体现和记录了朱家角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发展历程。

       摇快船所用的快船在习俗进行时,搭起花棚,披红挂彩,头棚悬挂彩灯,中棚有锣鼓手,艄棚插彩旗,为摇撸、扯绷手遮阳,图案有八仙过海、刘海洒金钱等,中棚顶是珍珠串成的狮子抢天球。船上配有二支橹九个划手,五人摇大橹,四人摇矮橹,分两组替换;另有中棚锣鼓手四人,头浆一人。摇船时配上经典的吹打乐《五龙船》和《水锣经》,那正是“金鼓阗沸,拔桨如飞”,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精彩纷呈。

       船是水乡朱家角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的交通工具,摇快船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社会特征和生活习俗。活动时,农民自备船只、服装、道具、锣鼓,自娱自乐,现已成为民间良辰佳节、喜庆丰收、婚嫁迎亲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娱乐活动,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