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电影展不应该是行政景观

2013-05-17 10:40:22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在中国电影历史上留下了《霸王别姬》、《活着》等经典之作的知名编剧芦苇继2012年之后,又一次来到FIRST青年电影展,出任第七届影展专业评审。此次FIRST青年电影展专业评审团阵容可谓涵盖了电影制作体系的各个领域,芦苇老师即从编剧艺术的角度出发,一语道破华语电影市场的症结所在。

芦苇:电影展不应该是行政景观

   “电影不是感观消费”

已年逾六十的芦苇眉眼有神,精神矍铄,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作品的创作速度。谈到2012年刚刚上映的作品《白鹿原》,芦苇无奈笑称:“我们现在的编导在创作力上有衰退,没有能力。很多导演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他什么都要,要票房,要市场,要观众,要轰动效应,所欲甚多,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一个文化价值目标。现在的中国导演有一个身份大调弯的趋向,就是导演恨不得什么都是,这个我觉得是不符合电影制作规律的。他们有时会把影视作品作为一个技术来对待,把影视作品技术化,但影视作品在本质上不是技术,是情感的灵魂。如果导演太贪婪,想把电影整个生产的一切都归到自己名下来,这个我觉得特别荒唐 。”

    谈到中国电影市场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却丧失了使人能够铭记于心的情怀这一尴尬处境时,芦苇说道:“价值观的紊乱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影视作品最大的问题。价值观混乱了以后,一部电影很难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一个经典。它无非就是一个成功的或是一个不成功的消费品。如果这个问题我们得不到一个最根本的解决,我们会在文化上陷入一种困境,没有出路。电影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一定会被销毁掉,以至于观众进电影院时候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了,看电影纯粹就成了一件跟上咖啡馆,上舞厅,上戏园子,上澡堂子一样的事情,只剩下感官的消费。”

   “希望今年能看到更多高水准的纪录片”

    作为FIRST青年电影展的老熟人,芦苇将审片当做一种乐趣,从中了解国内青年导演的最新动向和创作水准,同时能够更直观地选拔出一些突出的人才。带着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芦苇对影展提出了新的希冀:“FIRST青年电影展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我能看到他们做这个其实是挺难的。我去年参加这电影节的时候,看到了一部很让我震惊的作品,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个青年电影节的纪录片单元所选出来的作品的质量如此之好。参加了以后我还是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的,因为看到了当今的青年人影视制作的真实的水准,尤其让我惊讶的就是纪录片的水准之高、成色之好,是远远超过我的预料的。像FIRST这种影展的重要性和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当代人不一定意识的到,但通过时间可以看到它的作用、它的一个久远的价值。” 同时,芦苇引用陈丹青的话对现今部分电影节的不正之风提出犀利的批判:“电影展不是表彰大会,更不应该是行政景观。”

专题地址:2013年度FIRST青年电影展

 






环球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环球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环球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