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稿:西方媒体出现反思涉华报道新动向
[ 2009-07-08 11:10 ]

  新华网专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促使西方一些媒体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同时也使它们更加关注"中国模式"在危机中的表现。最近一个时期,许多西方报刊一反指责攻击的常态,围绕"中国模式"的成功点与影响力进行了探讨。

  一、从文化

  和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中国模式的意义和前景。《金融时报》等评论认为,西方国家认为所谓"现代化"和"全球化"就是全世界效仿西方发展道路,而中国模式的成功将颠覆一切西方认为是"现代"的内容,重新界定"现代"一词的含义,这将是一场全球意义上的"文化变革"。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在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为一个"文化霸权"。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中国式的政治发展不会移植外来样式,中国的民主制度也将同西方认为普世的样板不同。中国的现代化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并行不悖,中国不会"统治"世界。《新闻周刊》指出,美国应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及其影响,并学会适应同取得成功后的中国打交道。

  二、中国模式的内涵是在务实基础上的多层次、多领域改革与发展。英国发展问题专家库克等认为,中国模式总的特征是"威权式的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这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进程而不是一个预设的蓝图,其基本原则是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也即"实事求是"或"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杂志指出,目前西方应更全面、多视角地看待中国模式,避免过去那种武断的、非黑即白式的断言,也要防止对中国发生的事件进行简单化和标签式的处理,这种做法导致西方对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存在错误判断。随着中国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共自身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中国人还享受越来越多的自由。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尽管距离西方期待还有较大距离,但不能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加强对地方官员监督、推动基层民主发展以及媒体改革等方面的措施视而不见。

  三、中国模式对于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是多重的。《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及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是对中国模式的重要考验。但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有许多经验值得西方学习,比如在金融监管问题上中国一贯采取保守态度,抵制西方要求效仿其银行和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奉行银行应是实体经济的"推动者"而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财富创造者这一原则,从而抑制了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如果中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成功释放内需,实现经济转型,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中国经济将取得新的成功。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大。由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但可借鉴中国模式背后务实主义的哲学思想和根据自身国情探寻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互利伙伴式的对外发展援助模式,应引起西方习惯采用"捐助---接受"式思维的深刻反思。

  四、中国模式的成功将深刻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轨迹和方式。《华盛顿邮报》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增长模式。谁也没有这方面的垄断权。在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的趋势在增强。西方学者片面地认为"北京共识"是一种缺乏民主监督机制的经济增长模式,但往往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寻求更加公平的国际财富和权力分配的愿望。《泰晤士报》《外交政策》载文指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集体超越发达国家成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引导者,将是近代史上最显著的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和权力转移,中国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英学者表示,中国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塑造国际规范和创制贸易、金融、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制度的进程中,已成国际秩序变革中的关键"玩家"。(编辑:陶志彭)

“中国模式”缘何对世界充满魅力

  无论是谈到去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说起眼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坚强柱石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效发动机,中国都是话题的中心,并且使其充满希望和魅力。是的,中国充满魅力。当世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时,他们更真实的想法和更迫切的愿望是解开“中国飞速发展之谜”。从最近来自世界各国的报道中发现,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魅力之际,都会反复提到“中国模式”,并且对这一概念充满兴趣。“中国模式”的提法是外国学者的“专利”,人们从这一提法中既可以获悉世人对中国毫不吝啬的夸赞,又能够体会到其读懂中国的迫切心意。[详细]

  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详细]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三十年:“中国模式”越来越吸引人

  30年前,当我们刚刚打开大门看世界的时候,世界也以好奇、期待、疑惑或傲慢的眼光看着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褒贬之声不绝于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国外的评论,对于今后再过新的“万重山”肯定是有益的。 [详细]

  新华网


涉华 中国模式 金融时报 华盛顿邮报 西方文化 纽约时报 万重山 新闻周刊 专利 泰晤士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