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鲁迅故居的门牌
还记得你曾经住过地方的门牌号吗?如今那些老房子或许已经不在,老门牌也不知去向。一块普通的铁牌儿渐渐显现出它的价值,人们开始以寻找、收藏的方式留住曾经的老门牌。门牌是一座房子的身份证,从开始制造出来到挂在门楣上,进入地图,归入城市档案,最后消失,门牌容纳了城市街道的一切变化,也成为城市历史的物化符号。
门牌背后的城市年轮
当一块门牌从簇新的蓝底白字搪瓷铁片,慢慢斑驳成一块博物馆里或私人收藏的旧物,刻在上面的就不再只是一个地名符号,更多的是家庭、里巷与一座城市的变迁。城市文化学者谭汝为多年研究天津地名,发现门牌像年轮一样,隐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不同年代人们对城市的规划与构想都浓缩在那一方小小的门牌上,比如北洋政府时期,对河北区街巷命名的试点改革,参照了欧洲的规范,并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从《千字文》、《论语》上汲取灵感来为街巷命名,这是北洋新政对城市建设的一种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天津的九国租界主权收回后,对这些地区进行了重新命名,有的沿用旧有的名称,比如南市一带的升安大街,而和平区、河西区则更多地用省、市地名命名街道,并按照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左侧为单、右侧为双的原则编排门牌号码。从这以后,天津的道路格局基本定下来,除新建和改扩建以外很少进行大规模更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天津城区扩大,新建了小海地等一批居住区,也增添了很大一部分门牌。“每一条门牌与街巷的变迁我们都会记录在档案中,并提供给测绘部门,作为绘制地图素材,但是门牌的注销与变更,表现在地图上常常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天津地名办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城市的地图上,一些路标与门牌的消失,也伴随着新居住区与建筑物的诞生,这些新门牌正代表着城市的生长方向。
英国用蓝色门牌保护老建筑。在不少欧洲国家,门牌除了标注屋主姓名信息,还通过不同颜色注明区域,成为指路的工具。还有一些通过铁艺和石雕装饰,成为街头一景。而在英国伦敦,许多老房子上挂着一块蓝色的圆形标牌,说明有某位历史人物曾在这里居住过。
会说故事的老门牌
方文山:去废墟抢救老门牌
去年方文山来北京签售新书,抽空在北京逛了一天,听说一些胡同即将拆迁,要求出版社的朋友陪同他前去,目的是去抢救老胡同的旧门牌。“像这块抢救下来的武定胡同的门牌,说明是清朝武官武定侯居住过的地方。还有这块丁章胡同的门牌也是那次的战利品。”
方文山所收集的很多锈迹斑斑的老门牌,它们来自中国北京、广西、台湾,以及日本东京等不同地区的街道和村庄。每收藏一个门牌,方文山就收藏了不同城市消失的一部分记忆。“像桂花路名字这么美的门牌,是一位内地朋友从他家乡广西桂林废弃的老房子上拔下来送我的。”去日本旅游,他从倾倒的废墟门上拔下“西巢鸦二丁目”的路牌;在他家乡桃园龟山的眷村要改建时,他提前抢救了几块门牌下来。
在方文山的世界里,这些城市已经消失的时空无法还原或重制,而人们错过甚至没有参与过的历史时空,将永远停留在最美的状态,更值得他想象和把玩。老门牌这件事,不仅仅是他收集老旧民俗文物品项的癖好之一,也是他创作怀旧风格歌词的灵感来源。
“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空下的门牌设计摆放在同一个框架内,倒有点像装置艺术的感觉呢。”在方文山台北的家中,他特地设计了老台湾柑仔店风格的餐厅,辟开一个特别空间来容纳这些收藏品。那些钉在原木墙头的路牌、信箱、老店铺招牌所营造的空间质感,用方文山的话来说,就像是篇复古歌词。“我很喜欢这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比如我曾经创作的那些中国风韵脚的歌词,这些老门牌承载的历史感也能被融入潮流文化里。”
曾焕光:在英国重现消逝的地名
在厦门艺术家曾焕光工作室的门外,有一个5米高的木柱,上面钉满了各个时期不同形状的路牌门牌,交错指向四面八方。曾焕光说,这是他5年前在厦门老城区拆迁过程中制作的艺术装置作品。这些他花了3个月在拆迁场地上捡到的路牌门牌,印记着城市即将消失的许多街名、路名,他制作这个装置的寓意是城市里迷失了方向的建设行为,已经遗弃了应有的历史。
之后不久,他受邀到英国举办了“位移”艺术展。曾焕光也正好有机会将近几年从北京、上海、厦门、漳州、泉州等城市拆迁过程中所收集的门牌、街牌、路牌,张贴在英国的巴罗、曼彻斯特、伦敦等城市。他说自己试图精心制造的这种时空错乱,表达对东西文化、城市精神差异及其全球化话题的思考。“这些牌子的地名都是在中国城市里已经消失了的。”
易中天:城市怀旧不仅仅需要老门牌
几年前,易中天写《读城记》,说城市和它独有的气质都是通过细节透露出来的。而一次采访易中天的机会,问道,如果一个城市要怀旧,什么是最好的细节呢?他沉吟了片刻,说:“老建筑是不会说话的历史,而门牌号算是个明显的符号,但最可怕的也是要看后者来怀恋前者。”“比如,从前我说,上海刮起怀旧风,老房子、老公寓、老门牌、里弄门口AD1930的字样都成为怀旧记忆的一部分,而可能上海就玩不起来真正的怀旧气质,也因为怀旧不仅需要符号,更需要历史。”
在易中天看来,即使建立类似老门牌纪念馆,但那也是符号,真正还需要留住精神性质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老街坊流传的某个方言口头禅,“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是精神性的、历史性的,永远跟随城市而存在。”
去怀旧店铺买老门牌
北京有许多地方可以淘到大有来头的老门牌,国子监街的Lost&Found(失物招领)便是其中一家很有特色的出售老门牌的旧物小店。据老板介绍,店里不对外出售的老门牌不少出自北京的名人故居,所以有许多国内外的门牌发烧友远道而来观摩这些名人门牌。旧时的门牌多用薄铁皮制成,因此北京鼓楼小胡同里的铁皮收藏馆有专门的老门牌展区自然不足为怪。这家收藏馆的主人是一对爱好铁皮玩具的年轻夫妇,他们用近百块老门牌贴在写有收藏馆名称的墙壁上,以此突出收藏馆的历史厚重感。由于是免费,每天来这里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而每当收藏馆增添一批新展品,就会低价出售一些老门牌和铁皮玩具给游客,所以那些熟悉收藏馆进货规律的门牌达人就会不约而同地准时到来。
老门牌密语
胡同老门牌号码的排列方式与现在不一样,过去,从1号开始依次排列,到头则呈“U”形绕回来,最后回到胡同口。而现在的门牌号分单双号,按左右两边排列。
通常在老门牌下方,会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它们叫做“苏州码”,代表着从一到十的数字,并跟门牌上的号数相对应。
老门牌大概有四种,一种就是贴在正门的横版门牌,另外还有三种竖版,分别标明了“旁门”、“后门”以及“车门”的位置。
民国时期,胡同通常按长度分为多个区域,这时的老门牌会在左侧位置标上小符号表示所处区域。(本文来源:大连日报)(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作者:刘科 赵兰)
门牌 老建筑 老房子 城市拆迁 城市的规划 城市文化 密码 城市街道 方文山 千字文